在专业建设上,湖北交职院坚持水陆并举,37个专业中有22个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湖北交职院党委书记熊友山说:“学院已经有57年的办学历史,骨子里的交通行业特色一直没有变。”
■工学结合的示范
双挂牌、双基地
与企业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核心所在,对此,湖北交职院创造性提出“双挂牌、双基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何谓“双挂牌、双基地”?据王进思院长介绍,所谓“双挂牌”,就是学院在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所谓“双基地”,就是学院在企业所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又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和企业深度融合?湖北交职院提出了“六个共同”,即“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监控、就业工作共同推进。”
T-TEP项目是该院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学院与丰田公司合作,在实施T-TEP项目过程中,实现了以“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为原则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取得了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效果,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4月2日,在云南举行的2010年中国T-TEP年度表彰大会上,beat365官方网站T—TEP学校夺得“2009年中国T-TEP优秀学校”荣誉,至此,学院已先后荣获“最佳教学质量奖”、“综合奖”和“优秀就业奖”,成为全国31所T-TEP学校的灿烂明星。
受T-TEP模式的启发,几年来,学院先后与中国联想集团、中交二航局、武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香港龙华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相继成立了“联想班”、“二航班”、“顺丰班”、“鼎衡班”、“天缘班”等特色班,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使校企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有力的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显示了学院在探索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新模式方面的“先发优势”。目前,该院订单班毕业生100%与合作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职业院校如何能培养出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王进思院长介绍说,要培养出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的精心设置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个都不能少。记者了解到,在湖北交职院,各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创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三结合 与路随行”的工学给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道路施工过程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相结合;做到交通工程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搬到哪里。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构建了“234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23”是指在第4学期,按照企业的标准,在校内每周进行2天的理论学习,3天的操作实训;“41”是指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每周在汽车4S店4天工作,1天学习。
物流管理专业构建了“虚实融合 学做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院虚拟、企业顶岗,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融合,仿真模拟与实际生产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通,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融合,实现学做融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了“联手共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联手国际一流企业,依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建设,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就业平台,共育网络技术人才。
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前提。该院按照“自建、捐建、共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突出了“数字化、开放性、生产性、节能环保”四大特色,实现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服务”五大功能,建成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同时,还建有1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双挂牌、双基地”31个、交通类实习实训基地156个。在这其中既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维修领域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也有交通运输部支持的道路桥梁实习实训中心,还有世界银行在亚洲支持设立的唯一一个道路安全培训中心。
在课程设置方面,湖北交职院按照“两个系统化”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重组和序化教学内容,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40门。近三年编写校本特色教材126部。
记者了解到,湖北交职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措并举收到了明显效果,近3年平均就业率高达96.63%,始终位于全省56所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众所周知,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支撑。据介绍,在师资建设方面,湖北交职院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推出了“四大工程”,即名师工程、中青年教师工程、双师型教师工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工程。学院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教师队伍。
其中实施中青年教师建设工程中,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学院为青年教师提出了“13579”职业发展规划,即1年站稳讲台, 3年成为骨干教师,5年成为课程负责人,7年成为专业负责人,9年成为专业带头人,让青年教师目标明确,尽快成长。近三年,学院将148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了重点培养,仅4个重点专业就培养了24名骨干教师。
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依托交通行业、合作企业,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学院80%以上的专业教师参加过企业锻炼和工作,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大幅提升,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双师比达90%以上。
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优化了队伍结构。学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专兼教师“一帮一”双向互助,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各专业已建有外聘教师资源库,已建成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目前,学院90%以上重点专业的教师参加过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80%的专业教师具有实践技能等级证书。学院拥有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湖北名师”1名,“楚天技能名师”5名,并建立了由50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这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