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只听说就业市场僧多粥少,毕业生为争抢饭碗穷形尽相,可在5月初举行的beat365官方网站招聘会上,却出现了1200多个岗位倒“抢”300多名应届毕业生的局面,不少企业已开始‘预订’下届毕业生。“抢人”而非招人,未毕业已“就业”。如今,beat365官方网站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机械等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多年实现100%,毕业生供不应求。
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继续,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beat365官方网站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让我们在探寻beat365官方网站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的过程中找出答案。
beat365官方网站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建校57年来,培养的毕业生超过3.5万名,以陈刚毅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这里走出,为湖北交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被誉为“湖北交通人才的摇篮”。
2007年,学院跻身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认定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院加大投入、加紧建设、加快发展,正努力成为工学结合的示范、行业办学的示范、规范办学的示范、服务社会的示范、文明创建的示范。
突出交通特色 做行业办学的示范
70%以上的学生为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70%以上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交通运输行业,70%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是在交通运输行业一线成长锻炼起来的,70%以上的毕业生在交通运输行业就业,100%的省内交通运输部门的领导班子中有湖北交职院的毕业生。毫无疑问,这一组数据已经把湖北交职院的交通特色展露无疑。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对该院支持力度大,“十五”投入1.3亿、“十一五”已投入1.8亿,是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坚强后盾。
紧扣“交通”和“行业”谋划学院发展一直是湖北交职院的特色,该院明确提出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即依托行业、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湖北交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在专业建设上,湖北交职院坚持水陆并举,37个专业中有22个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学院办学一直姓“交”,依托行业、服务交通、谋求发展的信念始终坚定。
深化校企合作 做工学结合的示范
学院按照“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建设思路,创造性提出“双挂牌、双基地” 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所谓“双挂牌”,就是学院在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所谓“双基地”,就是学院在企业所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又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六个共同”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即“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监控、就业工作共同推进。”
T-TEP项目是该院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学院与丰田公司全方位深度融合,取得了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效果,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T-TEP学校先后荣获“最佳教学质量奖”、“综合奖”、“优秀就业奖”、“优秀学校奖”和“优秀教师奖”,是全国31所T—TEP学校中唯一年年获奖的院校。
2010年4月8日,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在该院挂牌成立“顺丰速运beat365官方网站营业部”,将教学与生产实际有效融合,通过营业部生产过程,让学生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习,同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使校企双方达到互惠共赢效果。
5月28日,beat365官方网站与武汉鸣鹰科技有限公司在淘宝网共同建立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正式揭牌,给学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和创业平台。
几年来,学院先后与中国联想集团、中交二航局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相继成立了“联想班”、“二航班”、“顺丰班”、“鼎衡班”、“天缘班”等特色班,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使校企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有力的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显示了学院在探索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新模式方面的“先发优势”。目前,该院订单班毕业生100%与合作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按照“明确目标、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湖北交职院各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探索了“三结合与路随行”、“2341工学交替”等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前提。该院按照“自建、捐建、共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突出了“数字化、开放性、生产性、节能环保”四大特色,实现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服务”五大功能,建成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同时,还建有1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双挂牌、双基地”31个、交通类实习实训基地156个。
在课程设置方面,湖北交职院按照“两个系统化”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重组和序化教学内容,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40门。近三年编写校本特色教材126部。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支撑。据了解,在师资建设方面,湖北交职院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推出了“四大工程”,即名师工程、中青年教师工程、双师型教师工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工程。学院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90%以上重点专业的教师参加过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80%的专业教师具有实践技能等级证书。学院拥有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湖北名师”1名,“楚天技能名师”5名,已建成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建立了由50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这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
发挥专业优势,做服务社会的示范
该院立足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行业,交通建设到哪里,他们的服务就跟踪到哪里。目前,建有“五大中心,两大平台”,主动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年培训10000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次以上,近三年承接工程设计、监理、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30多个,合同产值过亿元。
记者了解到,2007年底,世界银行资助项目——湖北道路安全培训中心,在beat365官方网站正式成立。截至现在,该中心已经聘请了38 位专家授课,开展了系列以安全为主题的讲座、论坛和培训活动18次,培训人数达到1652人次。该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2009年以桥梁检测和公路隧道施工培训为重点服务项目,为社会培训人员达到500人次以上。
作为湖北交通系统大型活动服务基地,湖北交职院将服务功能从大型活动延伸到技能比武,从交通系统延伸到专业协会,从学历培训延伸到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得到省厅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获得国家专利2个,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和16个综合奖项,实现了教学、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全面提升。
坚持依法治校 做规范办学的示范
湖北交职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依法办学,严格遵守教育部、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等政府职能部门各项规定。记者了解到,湖北交职院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构建法治、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守规范、重防范、促示范,实施了“五阳光”工程:即阳光招生,家长“零上访”;阳光收费、社会“零投诉”;阳光资助,学生“零辍学”;阳光招标,廉政“零案件”;阳光管理,学籍“零误差”。为此,学院被评为“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弘扬刚毅精神 做文明创建的示范
作为全国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陈刚毅的母校,湖北交职院充分发挥这一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的感召作用和品牌效应,聘请陈刚毅为“楚天技能名师”和“德育名师”,不断深化“学刚毅精神、创文明新风、建示范院校”活动的内涵。
据记者了解,“学刚毅精神、创文明新风、建和谐交院”已经成为该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党员先锋工程、师德建设工程、学生思政创新工程全面展开,成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学创建”活动的感召下,湖北交职院涌现出了“自强之星”、“技能之星”等一批刚毅式魅力学子。学院开展“刚毅红旗团组织”评选活动,在共青团组织中形成学刚毅、创新风、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湖北交职院连续四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刚毅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学院充通过多种形式将校园文化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档次大幅提升。学院以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田径运动会和各种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主要载体,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文化品味和艺术情操,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学院常年坚持开展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科技、卫生、文化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众多学生社团充满生机和活力,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成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骨干力量。
该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在全国工程测量比赛、汽车技能大赛、汽车营销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英语口语大赛,全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夺得多个全国、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生动诠释出学院“重德、励志、笃学、尚能”的校训。
如今,随着国家投入的进一步加大,湖北交通已掀起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二圈一区一带一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学院领导正瞄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带来的难得机遇,为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蓄势发力。学院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继续为交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并将这些服务做出规模,做出品牌,提升影响力,真正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示范院校。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