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beat365官方网站>>其他信息>>正文
 
beat365官方网站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2023-09-25 11:37   党委办公室 审核人:   (点击: )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能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涉校负面信息,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和消除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着力营造有利于beat365官方网站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上涉及beat365官方网站的报道或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beat365官方网站的新闻报道或言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进行的监测、研判、预警、引导和处置。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由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综合协调,加强组织联系;网络舆情涉及单位(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应明确职责、积极配合、主动应对,实现网络舆情事件的高效协调处置。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认真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协调涉及本单位(部门)工作范围内的网络舆情处置和管理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舆情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动态,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告、通报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提高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立足于服务学校发展、保障学校安全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

三、舆情管理与处置办法

(一)舆情监测

1.研制搜索细目。建好用好舆情监测系统,紧扣政治安全和维护高校稳定主题,定期研判、动态更新网络舆情搜集细目。辨析舆情性质,重点搜集涉政、涉教、涉暴、涉恐、涉黄、涉黑、涉密、涉诈等舆情。突出舆情节点,重点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特殊敏感节点、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事件,以及考试季、招生季、毕业季、就业季等特殊时期。把握关键环节,密切跟踪涉重点阵地、重点对象、重要部位、重点事项等舆情。掌握网上动向,紧盯涉口号、标语、集会、公开信、联名信、串联串访等行煽性信息。

2.掌握舆情动态。党委宣传部、信息中心负责对可能出现涉校舆情的网络媒体平台等进行全面监测。根据网络舆情规律,日常监测主要对重点媒体、网站、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浏览和搜索,汇总舆情信息,综合研判分析,提示舆论风险。发生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时,党委宣传部根据线索,安排专人对涉校舆情产生的媒体和平台进行7*24小时监测,实时准确掌握舆情动态。学校其他各单位(部门)做好本部门网络舆情的监测,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3.及时报告信息。监测到涉本校负面舆情后,按照“第一时间、第一信息、第一层面”原则,由党委宣传部及时向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向相关涉及单位通报。对涉政、涉稳、涉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紧急、敏感舆情信息,学校党委应于事件发生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随后及时报送事态发展和应对处置情况。一般性热点舆情,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核实研判后,向党委分管领导报告。

(二)舆情预警

1.管好源头。注重加强源头防范、源头治理、源头处置,针对监测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提醒相关单位(部门)做好线下工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和常态管理水平。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敏感性,搜集信息后,要将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判断信息真伪,及时上报结果。

2.协调联动。网络上突发涉及学校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学校的热点、敏感、负面网络舆情时,党委宣传部要强化网络舆情监测,严格按照学校部署,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舆情引导,可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微信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同时,加强与省、市级网信、公安等部门以及各类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沟通交流信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三)舆情处置

1.快速反应。党委宣传部、其他各单位(部门)发现突发负面网络舆情后,第一时间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分级响应和快速处置。一是及时查明舆情事件的真相,利用权威渠道公开发布真实信息,避免非理性舆情信息持续蔓延;二是及时更新舆情事件的进展信息,主动发声,释疑解惑,积极引导,消除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三是及时通过学校官网、官微等发布相关文章,批驳不实信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导向。

2.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分管校领导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3.动态跟踪。党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对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进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防止网络舆情的再次发生。

4.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党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部门)要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科学应对处置能力。

四、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部)、职能处室、产业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研判及指导涉校网络舆情处置,负责涉校重大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2.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党委是网络舆情处置引导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要亲自处理。校长对本校舆情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学校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体系的总体部署。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党委宣传部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骨干网络信息人才,选优配强舆情工作队伍,按照不低于在职人数15%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定期邀请舆情工作专家,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及应对处置专题讲座和培训,支持工作人员参加网络舆情分析师等职业培训,多渠道多形式提升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舆情引导处置能力。

4.保障经费投入。每年网络舆情工作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原则上不少于5万元。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舆情监测软件开发或服务购买、舆情分析研判能力培训、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