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随着“叮”的一声,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1601014班的小董拿着课本,走进教室,主动将手机放在收纳袋上,等待老师的到来。而要在以前,他一定会美滋滋地刷起微博......
2016年11月,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公路与轨道学院向全体师生发出“推行手机袋,不做低头族”的倡议。目前,该学院大部分班级均响应此倡议,每位学生上课前主动交出了手机。
【探访】学生上课先交手机
12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A栋教学楼112教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1601014班的学生正在这里上《高等数学》。
记者看到讲台旁边悬挂着两个手机袋,每个口袋前面都有一张纸片,纸片上标有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不仅如此,课堂还采取了“座签制”,能够帮助老师更好识别学生信息。
据班干部介绍,除请假学生,其他上课学生都以上交了手机。按照规定,他们下课才能取走。
【声音】有人欢喜有人愁
对于该学院推行“手机袋”的做法,老师和学生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课间随机采访发现,大部分同学表示支持这种做法。何方兵认为自己对手机的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上课的注意力。虽然一开始不是很适应,但是大家都坚持不玩手机。几个月下来,作用就会凸显。”
少数同学对此有抵触心理,他们认为手机是一项重要通讯工具,如有突发情况和活动通知,他们会受到影响。
肖老师是一名辅导员兼《职业基本素养》课的老师,自“手机袋”推行以来,她明显感觉到课堂“低头族”在减少。“现在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在和记者交谈时,肖老师表示这一举措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有利于任课老师掌握学生考勤和听讲情况。
公路与轨道学院分团委书记沈力建议同学们在座签上写下自己的座右铭和每周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加课堂互动,增加师生间的了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公路与轨道学院院长田文告诉记者,在课堂上推行“手机袋”,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管与厚爱”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而且改善了教学秩序。目前,该规定还处于试行阶段,学院将收集各方意见进行完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上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