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产生的背景
1. 社会背景
2002年自国家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来,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教学投入不够,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还需加大力度;教学仪器少、旧的问题仍较突出;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研究、探索还很不够;教学工作中,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不普遍,优质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图1),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等系列的文件,启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图1 2005年11月17日,温家宝总理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
作题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
2. 行业背景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保护和倾斜,近二十年已有了巨大的发展,年均通车里程超4000公里,高速公路已遍及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2004年12月交通部推出了新一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图2),即7条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总里程约8.5万公里。预计2010年前,年均投资规模约1400亿元,2010-2020年年均投资约1000亿元。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总里程2.4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建制村通公路。
图2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
图3 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图
2005年湖北省推出了“651” 骨架公路网建设规划(图3),即6条纵线,5条横线,一条环线,总里程约7300公里。2001至2010年湖北省国道主干线和西部通道将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实现武汉到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化,武汉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2011至2020年湖北省将形成以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为主干的高速公路网、高等级国省干线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初步实现全省公路交通的现代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约6000公里,建成以武汉为半径1000公里的客货运输网、物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2008年武汉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为加快“8+1”城市圈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网又新增1000公里里程。
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快速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广泛使用,对道桥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在更高水平上培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已成湖北交通发展的紧迫需求。我院素有“湖北交通人才的摇篮”的美誉,湖北交通建设的大发展也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湖北交通建设离不开我院培养的路桥建设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3. 专业背景
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创建于1972年,在湖北省我院最早开设该专业,1997年开始试办高职并连续招生,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公路勘测设计》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最早获得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在湖北省高校内最早获得公路勘察设计、公路工程监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等资质。1996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被交通部定为首批路桥专业部级重点专业,该专业的实训基地在湖北省的同类专业中最早被交通部定为行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2007年该专业实训基地入选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同年该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
该专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变革,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培养了大批交通行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精施工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学生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挑起了交通建设的大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全国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徐壬等不同时期的毕业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0%。
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依托交通、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交通建设对毕业生需求旺盛的市场信息,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2003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了3年高职的“2+1”改革试点。
二、现状分析
1. 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路交通是湖北省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湖北省具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公路交通在全国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石。实现中部崛起,交通必须先行。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加,已陆续进入加固、养护、维修期,许多道路、桥梁超期服役,需要大量从事道桥建设与管理的专业人才。
2. 高素质生源对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在我院是最高的,毕业生在企业中成长迅速,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学生群体和用人单位,都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如何使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完成的艰巨任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改革试点是打破传统模式、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专业改革和建设,必将在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从根本上提高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期望。
3. 交通行业和政府对专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全国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党组明确提出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三个服务”逐步为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
图4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教师节慰问交院师生并指导专业实训工作
图5 湖北省交通厅林志慧厅长视察并指导道桥系工作
一直以来,湖北省委、省教育厅、省交通厅对学院的建设给予支持,先后有各级领导亲临学院进行考察和指导(图4、图5)。2007年1月湖北省交通厅林志慧厅长在2007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要着力唱响“三个服务”的主旋律。同时湖北省交通厅决定2007年为湖北交通“服务创新年”,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要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交通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加强交通职业技术教育。beat365官方网站2007年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行列,为不断提高交通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支持保障。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和市场条件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交通职业特色教育与技术培训,培养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市场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4.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20世纪至21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各行各业均出现高级技工、基层技术人员等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中专、大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2年国家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发[2002]16号)。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然而,我国中专和大专层次的专业学校,一直以来延续使用的是学科式教育的教学体系。它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理性轻感性、重抽象轻具象,体现的是“精英培养”。其培养人才的数量少、速度慢;学生所学与生产实际有较大距离;毕业生就业后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的见习,并较好地完成知识重组和技能重学后,才能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职业要求。显然传统的中专、大专层次的学科型学历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技术高速发展时期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如何实现用人单位的期望、满足用人单位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摆在所有中专、大专专业学校面前的一个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这些学校进行教育类型转换(学科型教育→技能型教育)的必然选择,当然也是寻求发展的重要契机。一大批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识之士,在总结我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新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新思路,引发了一次革命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原有中等专业学校和大专层次的专科学校进入到一种“转型状态”和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建设、快速发展、快速适应时期。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
学院领导非常重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试点改革的工作,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和专班。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专业试点改革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业试点改革建设办公室和秘书办公室,根据建设内容成立专项改革建设小组,并明确了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同时,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改革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改革建设顺利进行。
2. 积极争取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2005年10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湖北省第二批启动的20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之一,学院计划投入资金500万元。改革建设领导小组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和学院各级财政对本专业试点改革建设工作的支持,并且确保资金到位。
3. 全面更新观念,确保建设成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必将带动整个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步入更加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切实有效推进专业试点改革建设,将全员思想统一到专业教学改革上,以全新的观念投入到建设中,为此,我们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等活动,更新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
1)专家讲座
2007年10月24、25日,我院邀请上海教科院成职研究所的杨黎明研究员做《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图6)。杨研究员从有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大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涉及具体课程的“小课程”的教学改革两方面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进行阐述,对课改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设想。2008年6月,道桥系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计划,主持了“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路桥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聘请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金仲秋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专题报告。2008年8月27日上午,受我院邀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姜大源研究员来我院作题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的专题讲座(图6)。姜大源研究员的报告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技术运用的层次观等方面对课程开发的新理念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论证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有效途径和实际效果。
图6 杨黎明研究员和姜大源研究员做专题讲座
2)文件学习
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各级教育部门文件,先后学习的文件如下:国发[2005]35号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6]14号文——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教高厅函[2006]44号——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鄂教高[2005]11号——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第二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3)教学研究
学院多次组织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2007年8月24、25日,我院暑期教研室主任培训研讨会在学院培训楼举行。柴野书记(原院长)在本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明确任务,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针对学院教研室建设的具体情况,王进思院长(原副院长)也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加强教研室管理》的讲话。另外,与会人员也集中听取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李清、工程机械教研室李爱国、计算机中心张艳婷、高等数学教研室刘艳等四位室主任就所在教研室工作进行的经验交流,并进行了分组讨论。2008年1月22日,beat365官方网站召开2008年课程改革研讨会(图7)。学院领导对我院2008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与会代表就各院系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另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教研室每周四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图7 学院组织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会
4)培训交流
近几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共派出多名教师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和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更新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的认识。王进思院长(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和李清老师于2006年赴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考察;青年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赵璐被选送参加交通部“第七期公路桥梁建设与管理骨干赴美培训班”为期四个月的学习。2006年8月,田文等三名教师参加了2006年8月由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2008年8月28日~30日,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路桥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在beat365官方网站举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9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参加培训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2005年11月~2008年8月职业教育更新观念培训一览表
时间 | 地点 | 培训内容 | 参加教师 | 举办单位 |
2005.12 | 武汉 | 高职高专院校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培训班 | 陈方晔 | 湖北省教育厅 |
2006.07 | 上海 | 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培训班 | 叶文海、余继凤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6.07 | 天津、大连 | 全国高职高专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第二期) | 张晋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6.08 | 重庆 |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 | 田文、杨榕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6.08. | 澳大利亚 | 博士山学院TAFE和墨尔本理工大学职业教育考查 | 王进思、李清 | 湖北省交通厅 |
2007.04 | 长沙 | 全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研讨会 | 陈方晔、杨太秀 | 交通部交通人民出版社 |
2007.04. | 南京 | 首届中国交通教育创新与精品课程建设 | 熊文林 | 中国交通教育 研究会 |
2007.07 | 上海 | 全国高职高专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 | 余诗隽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7.08 | 浙江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课程改革会议 | 陈方晔 | 湖北交通职业 技术学院 |
2007.09 | 沈阳 | 路桥专业委员会年会 | 王进思、陈方晔 | 辽宁交通职业 技术学院 |
2007.01 | 浙江 | 高职交通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班 | 田文.何少平 | 浙江交通职业 技术学院 |
2007.01 | 美国 | 交通部第七期公路桥梁建设与管理骨干赴赴美培训班 | 赵璐 | 交通部 |
2007.11 | 长沙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开发研讨会 | 陈方晔、熊文林 | 科学出版社中高职教育出版分社 |
2008.08 | 宁波 |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 | 李清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 |
2008.09 | 武汉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路桥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 | 王新文、陈小雄、黄新明等 | 湖北交通职业 技术学院 |
4. 分项分步研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1)成立项目研究小组
由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等组成项目研究小组。
2)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研究小组集体讨论,按照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程序和项目特点设计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3)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深入到行业企业,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确定专业职业领域——岗位群。
4)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分析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和专业职业能力。
5)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岗位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6)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7)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践
按照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和完善,以期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8)专家评审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邀请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对各项工作进行评审,以论证项目研究、实践的成效和应用推广价值。
图8 项目研究步骤
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1. 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确立了主动适应湖北省交通建设人才的需求,依托交通,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中部地区一流、省内领先的重点专业的指导思想。
2. 改革的总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工学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学生就业率高的省内重点专业。
3. 改革的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以道路桥梁施工为重点服务项目,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基层技术岗位,适应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铁路建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精测量、会实验、懂施工”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校企合作,推行“双挂牌、双基地”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1.5+1.5半工半读”、“1.5+1+0.5 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培养高素质“双师型”的专业“双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基层技术岗位群为就业方向,设计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内容。
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制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执行“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体化优质核心课程”。
按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完成6门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并完成教学实践;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3门、院级精品课程2~3门。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成湖北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一体化、多功能、开放式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立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做到“公路建设到哪里,实习基地就建到哪里;公路延伸到哪里,技术服务就跟踪到哪里”。
计划到2008年,完成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建成7个校内共享实训中心;建设校外实习基地40~50个,建立 “双挂牌、双基地”8~10个。
五、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和实践
1)市场调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2004年交通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交通人才需求调查,通过现场调研,发放调研表及召开各类调研会议,取得了真实的第一手全国交通行业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资料。
课题组对交通行业人才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人才数量分布现状、专门人才学历结构现状、专门人才职称结构现状、专门人才年龄结构现状。
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人才是交通发展的关键,交通系统职工水平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交通人才状况不甚理想,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数量方面
交通专门人才学历层次低,人才密度低且不平衡,交通厅直单位与各地、市、州交通人才密度差距较大。就湖北而言,交通人才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16倍,并且全省交通专门人才平均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人才结构方面
中专生的比例过大,而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总体比例少,在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比重较大,高级职称(除省厅直机关)比重很小,而且还有大量的无职称人员,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结构呈现出从低年龄段到高年龄段逐渐递减的趋势,存在人才年龄断层的现象。从人才知识结构上,有部分专业岗位人才知识老化,亟待提高。以2004年湖北省人才结构图(图9)为例可以看出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图9 2004年湖北交通系统人才学历结构示意图
(3)路桥专业人才缺乏
从统计数据来看,人才学历结构上确实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有许多职工是通过进修、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而且还不是路桥专业,所以在县一级的交通部门往往出现“人有许多,顶梁柱难找”的局面,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第一学历为路桥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按照交通部人才需求课题组的数据计算,目前高速公路每公里需要6个专业技术人员(含指挥部、施工、监理)计算,低等级公路每公里3个技术人员计算,在未来的二十年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全国有40万人的缺口。
2)专家咨询
成立路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交通部行业职业标准路基工、路面工、桥梁工),对高职路桥专业职业岗位群素质要求进行企业调查和分析,初步形成了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职业技能及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2、3、4。
表2 路基工行动领域、职能及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 | 职业行动领域 | 职业行动领域职能描述 | 典型工作任务 |
路 基 工 | 路基测量 | 完成路基施工各项测量工作 | 1.复测;2.路基施工放样; 3.数据处理 |
路基试验检测 | 进行路基工程相应的试验检测 | 1.土工试验;2.原材料试验; 3.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 4.抗压强度;5.平整度检测; 6.弯沉检测;7.试验检测报告编制 |
路基施工 | 完成路基工程施工各项任务 | 1.准备工作;2.路基填前压实; 3.软基处理;4.土石方填挖; 5.路基防护;6.路基排水; 7.构造物施工;8.施工日志的填写 |
路基合同管理 | 进行路基施工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 | 1.开工报告编制; 2.竣工文件编制 3.路基工程计量及变更; 4.工程文件的收发、处理、归档 |
路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 | 完成路基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 1.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 2.安全台帐的编制;3.日常安全检查; 4.专项安全检查;5.安全应急处理 6.污染源的识别和防范 |
表3 路面工行动领域、职能及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 | 职业行动领域 | 行动领域职能描述 | 典型工作任务 |
路 面 工 | 路面测量 | 完成路面施工各项测量工作 | 1.复测;施工放样;2.数据处理 |
路面试验检测 | 进行路面工程相应的试验检测 | 1.原材料试验;2.基层混合料、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砂浆配合比设计; 3.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4.强度、平整度、压实度、厚度、弯沉等检测 |
路面施工 | 完成路面工程施工各项任务 | 1.准备工作;2.混凝土、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底基层、基层施工; 4.透层、封层、粘层施工; 5.面层施工;6.附属工程施工 |
路面合同管理 | 进行路面施工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 | 1.开工报告编制;2. 竣工文件编制; 3.路面工程计量及变更; 4.工程文件的收发、处理、归档 |
路面安全管理、环境保护 | 完成路面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 1.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 2.安全台帐的编制; 3.3.日常安全检查; 4.专项安全检查;5.安全应急处理; 6. 污染源的识别和防范 |
表4 桥涵工行动领域、职能及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 | 职业行动领域 | 行动领域职能描述 | 典型工作任务 |
桥 梁 工 | 桥梁施工测量 | 完成桥梁施工各项测量工作 | 1.复测;2.控制网的布设; 3.施工放样;4.数据处理 |
桥梁工程试验检测 | 完成桥梁工程相应的试验检测 | 1.原材料试验;2.泥浆性能检测; 3.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 4.钢筋焊接试验;5.地基承载力试验; 6.预应力试验;7.荷载试验; 8.混凝土强度;9.砂浆强度; 10.桩身完整性检测;11.几何尺寸检测 12.支座、伸缩缝检测 |
桥梁工程施工 | 完成桥梁工程施工各项任务 | 1.施工准备;2.基础施工;3.墩台施工; 4.上部结构施工;5.桥面附属设施施工 |
桥梁工程合同管理 | 完成桥梁施工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 | 1.开工报告编制;2.桥梁工程计量及变更 3.竣工文件编制;4.工程文件收发、归档 |
桥梁工程安全管理、环境保护 | 完成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 1.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 2.安全台帐的编制;3.日常安全检查; 4.专项安全检查;5.安全应急处理; 6.污染源的识别和防范 |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公路交通跨越式发展、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要求、高标准也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当好“交通先行官”,发挥中部湖北交通运输主枢纽地位,大力加快交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和保障交通事业的发展,培养“精测量、会试验、懂施工” 的“刚毅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并在充分体现湖北及中部地区交通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以人为本、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培养体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校企合作是由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合作共同育人的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是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体现在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如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指导等环节,都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完成,同时使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在生产或服务的真实现场经受“真刀真枪”的熏陶和磨练,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与生产相结合,也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够急企业之所急,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活动,同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在可能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实现“产、学”的密切结合。使学校的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营造职教新优势,使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建立紧密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校企互动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校、企”的双赢。
(1)构建“三结合与路随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beat365官方网站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与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深度合作,2006年开始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二航班”(订单班)。经过三年的实践,在总结、分析 “二航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引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图10)。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校企共育人才,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
图10 “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①教学内容与施工过程相结合
紧跟行业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变化,通过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不同阶段工作任务,确定专业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工程勘测能力、工程材料试验能力、工程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概预算能力、质量验收与评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基础课程和服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实训需要,在重视理论与实践两者紧密结合的同时,关注理论知识学习自身的系统化、实践技能训练自身的系统化,实现互相融合。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做到教学内容与施工过程紧密结合。
②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按照分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在充分考虑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关联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分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三个基本培养阶段,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以学校为主体,面向公路产业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岗位基本技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职业能力培训,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根据不同区域施工季节特点,旺出淡回,灵活组织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更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到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③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通过主动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围绕培养目标,与世界500强企业“中交二航局”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了“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表明,道桥专业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快、更及时地满足企业在不同施工期和施工季节用人短缺的要求,深受企业的欢迎,并实现了校企双赢。
④人才培养“与路随行”
根据道路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人才培养“与路随行”,完善和规范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道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到哪里,课堂就到哪里。通过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实习的规模与周期,以及工地分布的远近,重组教学班级,使“工地流动课堂”班级人数保持在15-50人之间。建立“工地流动课堂”,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共同实施现场教学,保障现场教学的顺利实施。
(2)启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教学试点
2005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启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教学试点, “半工半读”实验班、“工学交替”实验班的组建主要是从06级路桥专业的学生中,按照学生自愿申请、系部审核批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组建的实验班学制不变(三年),课程体系有变化,增大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半工半读实验班实行“1.5+1.5”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实验班实行“1.5+1+0.5”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实验班的顺利开课,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寒假期间组织骨干教师对“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实验班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研和编制,制定了关于“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实验班学生管理办法,同时启动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试点研究的院级科研项目。本次“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实验班主要依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与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半工”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半读”。这些模式的有效尝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了新路。
060118班31名同学成为我院路桥专业第一批“半工半读”(1.5+1.5)试点学生,1年半在学院内完成理论学习的任务后,在中交二航局昆广高速铁路的工地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毕业实习。060113、060117“二航班” 进行工学交替“1.5+1+0.5”新模式,完成1年半的校内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后,分赴中交二航局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工地、哈大高速铁路施工工地完成现场顶岗实习1年,再回到学校巩固提高专业知识半年。针对这些“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实验班的学生,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建设,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实习的需要,将部分课程的课程设计从课堂转移到生产第一线,更好地践行了“做中学、做中教”。
通过运行实践,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大了与企业的融合力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2006年这些教学模式开始在学院其他专业和全国同类院校中推广使用。
(3)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图11 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根据交通行业道桥施工企业需求和湖北气候特点,同步推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图11)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使学生有机会在生产现场经受“真刀真枪”的熏陶和磨练。同时对四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表5),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企业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5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分析一览表
教学模式 | 传统模式 | 顶岗实习 | 半工半读 | 工学交替 |
时间安排 | 2.5+0.5 | 2+1 | 1.5+1.5 | 1.5+1+0.5 |
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 1:0.6 | 1:1 | 1:1.2 | 1:1 |
现场 实习方式 | 春季实习,雨水较多,实习安排较困难 | 秋季实习,雨水较少,实习安排较容易 | 春季实习,雨水较多,但企业可灵活安排 | 春季实习,雨水较多,但企业可灵活安排 |
实习 深度和广度 | 时间较短,实习深度有限,不便更换工地,实习广度不足 | 时间适中,实习深度较好;可更换工地,实习广度增大 | 时间较长,可连续跟踪某一项工程,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最大 | 时间适中,可更换工地,实习深度和广度增大 |
与企业 融合程度 | 浅,毕业生对企业及现场工作认识不足,适应性不足 | 较深,毕业生对企业及现场工作认识较充分,适应性好 | 最深,毕业生对企业及现场工作认识最充分,适应性最好 | 较深,毕业生对企业及现场工作认识较充分,适应性较好 |
企业 欢迎程度 | 小企业、小项目 更欢迎 | 企业、项目 更欢迎 | 企业、项目 更欢迎 | 企业、项目 更欢迎 |
对学生的管理难度 | 相对容易 | 相对较难 | 相对较难 | 相对较难 |
实习与就业融合程度 | 一般 | 好 | 好 | 较好 |
2. 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和实践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公路桥梁施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
1)构建了基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①课程设计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②课程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
③课程设计要依据专业及课程类别与服务面向的不同进行设计。
④课程设计的要遵循时效性原则。
(2)专业课程设计流程
依据“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并规划出相应的学时,具体课程的设计是依据“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过程来进行(图12)。
图12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3)专业课程开发设计
①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组织专业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针对湖北及周边地区道路施工职业岗位,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6(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
通过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学校等各方意见,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点不同,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和分层、分类,归纳出本专业基于能力标准为支点的行动领域,见表7(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基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3所示。
表6 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资格证书 |
1.测量 | T1-1:水准点的高程测量 T1-2:导线测量 T1-3: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T1-4:道路的中桩测设及纵横断面测量 T1-5:高程放样 T1-6:路基工程放样 T1-7:路面工程放样 T1-8:桥梁工程放样 | 测量工 |
2.试验 | T2-1: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 T2-2:砌体工程材料性能检测 T2-3: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检测 T2-4:沥青路面面层材料性能检测 T2-5:路基用土检测 T2-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T2-7: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 T2-8: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T2-9:砂浆配合比设计 | 材料试验工
|
3.施工 | T3-1:路基土石方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2:路基排水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3:路基防护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4:路面基层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5: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6: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7:桥梁下部结构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T3-8:桥梁上部结构预制与安装 T3-9:桥梁上部结构现场浇筑 T3-10: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施工 | 路基工 路面工
|
4.检测 | T4-1:路基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T4-2:路面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T4-3:桥梁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
5.道路勘测 | T5-1:公路工程施工图绘制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T5-3:公路工程外业勘测 T5-4:公路工程内业设计 | |
6.工程管理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T6-2:编制桥梁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T6-4:填写桥梁工程内业资料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
表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 行动领域 |
序号 | 行动领域具体内容 |
T1-1:水准点的高程测量 | 1 | 公路测量 |
T1-2:导线测量 |
T1-3: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
T1-4:道路的中桩测设及纵横断面测量 |
T1-5:高程放样 |
T2-1: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 | 2 |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 |
T2-2:砌体工程材料性能检测 |
T2-3: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检测 |
T2-4:沥青路面面层材料性能检测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3 |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
T2-5:路基用土检测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6:路基工程放样 |
T3-1:路基土石方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1:路基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4 | 路基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 |
T2-9:砂浆配合比设计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6:路基工程放样 |
T3-2:路基排水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3-3:路基防护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1:路基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5 | 路面基层施工 |
T2-7: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7:路面工程放样 |
T3-4:路面基层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2:路面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6 |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
T2-8: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7:路面工程放样 |
T3-5: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2:路面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7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
T2-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T6-1:编制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7:路面工程放样 |
T3-6: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2:路面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3:填写道路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8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
T2-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T6-2:编制桥梁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8:桥梁工程放样 |
T3-7:桥梁下部结构现场施工组织与施工 |
T4-3:桥梁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4:填写桥梁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9
|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T2-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T6-2:编制桥梁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8:桥梁工程放样 |
T3-8:桥梁上部结构预制与安装 |
T3-9:桥梁上部结构现场浇筑 |
T3-10: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施工 |
T4-3:桥梁工程现场质量检测 |
T6-4:填写桥梁工程内业资料 |
T6-5:编制公路工程计量资料 |
T6-6:编制公路工程竣工资料 |
T5-2: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
T2-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T6-2:编制桥梁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
T1-8:桥梁工程放样 |
T6-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10 |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
T6-2:编制造价文件 |
T5-1:公路工程施工图绘制 | 11 | 道路工程勘测设计 |
T5-3:公路工程外业勘测 |
T5-4:公路工程内业设计 |
③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学习领域共 10 项,并将其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职业技术实训学习领域和选修学习领域(见表8,其中职业技术实训学习领域和选修学习领域不列入)。完整课程体系见图13.
表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学习领域内容
序号 | 学习领域 | 知识与技能 |
1 | 公共学习领域 | 按学校相关要求和专业需要设置教学内容 |
2 | 职业基础学习领域 | 工程测量 | C02-1 水准仪的使用; C02-2 经纬仪的使用; C02-3 全站仪的使用; C02-4 高程测量原理 C02-5 角度测量原理; C02-6 坐标测量原理; C02-7 水准仪的高程测量方法与数据分析计算; C02-8 经纬仪的角度测量方法与数据分析计算; C02-9 全站仪的角度测量方法、距离测量方法与数据计算; C02-10 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方法与数据分析计算; C02-11 小区域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 C02-12 地形图测量与应用; C02-13 圆曲线主点测设; C02-14 缓和曲线主点测设; C02-15 圆曲线详细测设; C02-16 缓和曲线详细测设; C02-17 路线中平测量 |
3 | 道路建筑材料 | C03-1 石料的技术性质; C03-2 石料的密度、毛体积密度试验检测方法; C03-3 集料的技术性质; C03-4 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分、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磨耗值试验; C03-5 石灰的技术性质; C03-6 石灰细度、钙镁含量试验; C03-7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C03-8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C03-9 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 C03-10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C03-11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C03-12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C03-13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C03-14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03-15 外加剂的技术性质与使用方法; C03-16 石油沥青的性质; C03-17 沥青材料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烘箱试验; C03-18 改性沥青材料的技术性质和试验检测方法; C03-19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03-20 钢材的技术性质; C03-21 钢筋拉伸试验、弯折试验 |
4 | 职业技术学习领域 | 路基工程施工 | C04-1 路基断面形式; C04-2 路基的技术指标; C04-3 路基施工图的组成; C04-4 路基工程量的计算; C04-5 路基土的种类、工程性质和施工要求; C04-6 岩石的种类、工程性质和施工要求; C04-7 地基的种类和要求; C04-8 土的击实试验、液塑限试验、颗粒分析试验、CBR试验; C04-9 施工机械的种类与性能; C04-10 控制性桩点测量;导线复测; C04-11 水准点复测与加密; C04-12 中线放样; C04-13 路基放样; C04-14 土石方路基填筑程序及要求; C04-15 土方路基开挖程序及要求; C04-16 石方路基开挖程序及要求; C04-17 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04-18 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 C04-19 路基顶面弯沉的检测; C04-20 路基纵断高程的检测; C04-21 路基中线偏位的检测; C04-22 路基宽度的检测; C04-23 路基平整度的检测; C04-24 路基横坡、边坡的检测; C04-25 工程内业的组成与填写; C04-26 路基施工安全措施; C04-27 路基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5 | 道路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 | C05-1 道路排水设施的种类和作用; C05-2 道路排水设施的施工图纸组成和工程量计算方法; C05-3 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内容与方法; C05-4 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的施工工艺; C05-5 涵洞的施工工艺; C05-6 道路防护工程的施工工艺; C05-7 排水设施的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C05-8 质量检验与评定的方法; C05-9 工程内业的组成与填写方法; C05-10 劳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C05-11 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
6 | 职业技术学习领域 | 路面工程施工 | C06-1 路面的种类; C06-2 各种路面的技术指标; C06-3 施工图的组成; C06-4 工程量的计算; C06-5 路面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 C06-6 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C06-7 施工机械的种类与性能; C06-8 路面施工放样方法; C06-9 路面施工程序; C06-10 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06-11 路面质量检测方法; C06-12 工程内业的组成与填写; C06-13 路面施工安全措施; C06-14 路面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7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 C07-1 审核桥梁基础及墩台施工图纸; C07-2 计算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数量; C07-3 控制点和水准点的复核; C07-4 各施工阶段,基础及墩台中心、轴线、边线放样,地面和顶面的高程测量; C07-5 钢筋及其焊接质量试验检测; C07-6 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检验评定; C07-7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试验,混凝土拌和物试验; C07-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07-9 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强度等级评定; C07-10 模板支架安装质量检验; C07-11 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各种基础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 C07-12 各种类型桥墩、桥台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 C07-13 桥梁基础及墩台内业的组成与填写; C07-14 规范、规程和标准; C07-15 桥梁基础及墩台施工安全措施; C07-16 劳动和环境保护 |
8 |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C08-1 审核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图纸; C08-2 计算钢筋、预应力筋、模板、混凝土、预埋构件等工程数量; C08-3 预制场地规划和建立; C08-4 测量放线;建立坐标和高程控制网,掌握施工控制中的测量技术; C08-5 预应力筋、钢筋、锚具、夹具、连接器、张拉设备等试验检测; C08-6 钢筋焊接质量试验检测; C08-7 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检验评定; C08-8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试验,混凝土拌和物试验; C08-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08-10 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强度等级评定; C08-11 模板支架安装质量检测; C08-12 预应力筋管道位置检测; C08-13 先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C08-14 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C08-15 预应力筋张拉的质量控制; C08-16 上部构造预制构件存放、运输的基本常识及相关注意事项; C08-17 上部构造预制构件架设方法; C08-18 悬臂拼装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C08-19 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 C08-20 悬臂浇筑法施工控制技术; C08-21 预应力筋张拉的质量控制; C08-21 上部构造现浇施工内业资料的组成与填写; C08-22 桥面铺装测量放线; C08-23 桥面铺装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C08-24 桥面防水层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C08-25 人行道、护拦、防撞墙、灯柱、泄水管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C08-26 伸缩缝施工; C08-27 搭板施工; C08-29 上部构造内业资料的组成与填写; C08-30 规范、规程和标准; C08-31 上部构造施工安全措施; C08-32 劳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C08-33 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
9 |
职业技术学习领域 |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 C09-1施工方案设计; C09-2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调配计划; C09-3技术组织措施; C09-4施工平面图设计; C09-5定额的运用; C09-6计算机编制造价文件 |
10 | 公路工程勘测 | C10-1 道路勘测设计依据及分类、分级; C10-2 识别地形图 C10-3 路线方案比较; C10-4 平原区公路选线; C10-5 山岭区公路选线; C10-6 丘陵区公路选线; C10-7 直线设计; C10-8 圆曲线设计; C10-9 缓和曲线设计; C10-10 平面线形组合设计; C10-11 纵断面图纸的组成; C10-12 纵坡及坡长设计; C10-13 竖曲线设计; C10-14 平、纵线性组合设计; C10-15 纵断面设计方法; C10-16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C10-17 行车道宽度、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及路缘石; C10-18 平曲线加宽设计 C10-19 路拱及超高 C10-20 行车视距及其保证; C10-21 横断面设计方法; C10-22 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
图13 基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2)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通过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构建,达到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通过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课程教学要求。这个标准包含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领域、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安排、教学设备条件等内容,作为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1)专业教学与课程标准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①建立课题项目组
由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行业企业第一线的专家、技术人员等组成项目组,负责专业调查、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设计、专业考核、项目评估等工作。
②专业调研
在对行业企业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业对应职业岗位人员的分布结构和工作要求,以便确定专业职业领域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③设计实施方案
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实施方案,具体明确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④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职业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完成每项任务的技能、知识要求,最后完成职业能力分析表。
⑤专家论证
专业调研和职业分析工作结束,组织专家对专业调研报告和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论证。
⑥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按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围绕专业教学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和师资配置等标准。按岗位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要素,建立教学环节,在教学和实训项目上优化知识结构,实现教学目标。
(2)创新了人才培养方案
听取路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合理制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衔接关系、授课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教学内容根据施工项目按模块组合,使教学内容直接针对工程项目。由企业把脉,及时开发适应当前施工技术水平发展、体现水网地区和鄂西、鄂西北山区地形施工特点的特色教材,以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和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详见图14。
| |
| |
图14 人才培养方案示意图
(3)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具有的主要特色
①专业职业能力行业化
以行业为依托,通过企业调研、岗位分析、能力开发、课程开发和专家论证等, 对毕业生在交通企业从事施工、检测、监理、养护岗位必须具备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使确定的专业职业能力符合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专业职业能力行业化。
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
合作开发制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吸纳企业实质性地参与课程建设,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合作编写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等。以互利双赢为出发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做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在校内外建立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的实境教学环境。
③质量监控校企双元化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度融合,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制订校内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实训质量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交通土建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管理手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已建成包含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领域、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安排、教学设备条件等内容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且运行状态良好。
3)完成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于2006年开始逐步对所有课程进行改革,按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按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并选择《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工程岩土》等5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设计学习情境(见表9),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并完成了教学实践检验。
表9 主要课程学习情境总表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 情境1 | 情境2 | 情境3 | 情境4 | 情境5 | 情境6 | 情境7 |
1.工程测量 | 测量工作认知 | 地面点位的确定 | 小区域控制测量 | 地面点的测绘 | 地面点的测设 | 道路中线测量 |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 |
2.道路建筑材料 | 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 | 砌体工程材料性能检测 | 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检测 | 沥青路面面层材料性能检测 | | | |
3.工程岩土 | 公路勘测阶段岩土 | 公路设计阶段岩土 | 公路施工和运营阶段岩土 | 公路岩土野外综合实习 | | | |
4.工程制图与CAD | 画法几何基础 | 二维平面 | 三维实体 | | | | |
5.工程力学 | 平面和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轴向拉伸与压缩 | 剪切与扭转 | 截面的几何性质 | 截面的几何性质 | 组合变形 | 压杆稳定 |
课程内容以学生未来从事的道路桥梁施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的知识,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件职业岗位工作,重点突出“精测量、会试验、懂施工”的培养目标。5门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普遍地增设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或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同时加大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比重。完成了教学重点的转移,实现了培养方向的重要转变。5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涉及的班级有06级111~117共7个班,07级111、112、113共3个班,合计2个年级10个班500人。(见表10,主干课程改革一览表)
表10 主干课程改革一览表
课程名称 | 改革的 重点 | 试点 班级 | 改革特色或创新 | 改革的效果 |
工程测量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070111、070112、070113 | 增加学生的自主权、以实践推动理论教学 | 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有所增强,考核成绩提高很多 |
道路建筑材料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060111、060114 |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 学生实践能力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总体成绩大有改善 |
工程力学 | 考试、考核方式 | 060111、060112、060113、060114 | 从以往的一次考试定成绩变成多种方式的考核模式 |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动手能力,增加了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发明,学生成绩合格率得到很大提高 |
工程制图与CAD |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加强教学设计 | 060115、060116、060117 | 增设建筑物模型制作、建筑物看物画图两个实践教学环节;调整考核重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比重。 |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看物识图能力增强;学生看图制作模型动手能力增强 |
工程岩土 | 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 070113 | 教学手段先进、课程信息量大、课堂效率高;淡化考试,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表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较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
(1)强化核心技能——《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
针对本专业的核心技能,积极推行“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教育思想,《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门核心技能课程,测量和实验是该专业学生的两大核心技能,实践教学组织采用“课间实训+集中实训+企业顶岗实训”方式进行。“课间实训”是随课堂进行的实训,“集中实训”是停课,在真实的环境中集中实训一个月,“顶岗实训”是指到企业施工项目上从事测量和试验检测工作。这样的组织形式,强化了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大幅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90%以上企业对该专业学生核心技能表示满意。
《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等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改革突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即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对课程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应知应会分析。有丰富的实例、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任务,要有能力训练过程的精心设计。组织一体化的教学。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能力明显提高。课程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准,不以教师讲得好坏为准。
《工程测量》针对高职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及教学模式,组织相关具有丰富教学及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了《工程测量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工程测量实习手册》等教学文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更加着重加大实践环节,增加了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课内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程的40%以上,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重点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指导: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新建一条测量长廊,新购了一批各类测量仪器设备及用品。特别购置了一批新型号的全站仪,并投入使用到学生实习中,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完成各类模拟实训项目。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对于学生实习内容的指导,除理论教师必须到堂进行指导外,还专门另外配备安排了一名具有丰富测量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课间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由一个学生单独进行一台仪器操作,其他学生予以辅助,教师并不参与到测量中去,而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实习内容。当学生对测量方法发生疑问或测量成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可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并对最终实习成果进行评定(图15)。
图15 《工程测量》课程课间试验和顶岗实训
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的同时,由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本专业学生进行测量工培训并参加职业鉴定,力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就能获得中级测量工证,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同时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并结合生产实践,把当前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观念、新政策法规和本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来。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是重点。本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确定试验步骤,课堂上独立完成试验后再由指导教师点评。并且在课程全部授完后安排试验周,所有的试验项目同时开放,学生分组实行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试验的先后顺序。实验周内学生必须完成各项指定完成的试验项目,每个试验项目保证有指导老师在场,学生每做完一个项目,由现场的指导老师登记并记录其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打分。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性有效地参与。改革了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是《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时间上占了近三分之一的学时,同时通过开设设计性选题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图16)。
图16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课间试验和顶岗实训
(2)改革实践教学——《工程岩土》课程改革
《工程岩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不到野外去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永远会停留在书本上,为此,在本课程改革中,增设了地质野外实践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五、六人一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全组学生团结协商,共同完成实践任务。野外实践时间以两天为基本数,地点在武汉周边,实习内容围绕矿物和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展开,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个方面,去野外实践,实践成果可以是照片、标本、实物、手工绘制的地质剖面图和一篇文字报告(必有的),实习成绩算入课程总成绩内(图17)。
图17 《工程岩土》课程学生野外地质实践
(3)改革教学方法——《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岩土》课程改革
《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岩土》课型丰富得当,教学手段先进,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具、学具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课程信息量足够大,课堂效率高。对《工程制图与CAD》这类结构特征明显的课程,增加模型制作环节。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学生3、4人,由各组学生自选结构类型进行制作,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这样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深受学生欢迎。
《工程制图与CAD》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讲透“基本方法”,用部分课时指导学生课堂练习,及时“手把手地指导”(图18)。“讲-练结合”的教改措施,使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研究。课堂成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场所。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帮助的辅助地位”。教学手段方面,教师板书和徒手绘图,可以很好地分解和展现作图过程,这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优良部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讲解基本方法时,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给予了充分的保留。按照教改计划,专门配备了小黑板,使得教师可以将不必要重复演示的作图过程,在课前就画在小黑板上,节省了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紧凑、高效。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必要的建筑物直观图片和复杂图样的投影展示,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见识。
《工程岩土》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图18)。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锻炼,在每次的课中,结合本次课所讲的知识,就学生比较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很多学生真正作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形式的教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过的根本途径。《工程岩土》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板书教学,在有些知识的讲解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各种科教片、录象片放影等手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图18 《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岩土》课程模型和实物教学
(4)改革考核方式——《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改革
《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CAD》等课程主要侧重于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贯穿全过程的课堂靠勤、作业、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能力给予综合评价。
《工程力学》课程以考试改革为主,期末卷面考核、课堂考勤考核、学习态度考核、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测验、阶段考试、大作业)、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力学创新成果考核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改革方案将课程分解为四个培养(环节)、五项考核。四个培养(环节)是:基本知识培养、学习态度培养、现场观察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五项考核是:课程作业考核、学习态度考核、现场观察能力考核、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期末卷面考核。各分项成绩按其重要性在总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实施中按各占20%计算。努力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并把握知识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是将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方向调整到重点培养和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的方向上,实现高职高专《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培养方向的重要转变。
4)完成了7门核心课程的建设
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职业能力,以此构建4大学习模块,即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精测量、会实验、懂施工”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关键性技能,就必须进行核心课程的建设。首先根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技能为施工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在课程体系中由哪些课程的教学实施来培养该项技能,然后进行该课程的建设。核心课程建设中,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合理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顺序。
表11 核心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建设内容 | 已达目标 |
核心 课程 | 基本能力 课程2门 | 工程测量 | 田文 | 1.修订教学大纲 2.制作电子教案、电子课件 3.建设试题库、案例库 4.编写实习指导书、编制施工录象 5.建设课程网站 | 省级精品课程 |
道路建筑材料 | 屈国庆 | 院级精品课程 |
核心能力 课程5门 | 公路勘测设计 | 陈方晔 | 省级精品课程 |
路基施工技术 | 王新文 | 拟建院级精品课程 |
路面施工技术 | 余继凤 | 建院级精品课程 |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李清 | 院级精品拟建省级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 黄新明 | 院级精品拟建省级 |
以“精测量、会实验、懂施工”为目标,以路桥施工过程为导向,重点建设《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勘测设计》、《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共7门核心课程,其中,《公路勘测设计》、《工程测量》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道路建筑材料》、《路面施工技术》已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下一步准备将《路基施工技术》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见表11,核心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5)建立“双证书”认证体系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就是说,国家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图19 2005~2008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双证率百分比分布图
建立“双证书”认证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相关的职业素质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标准及企业用人标准高度一致,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依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交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所,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测量工、路面工、材料工等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进行鉴定,使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每届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100%,学生双证率达到90%以上(图19)。
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与实践
1)建设思路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六大工程”(如图20),即名师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素质建设工程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如图),通过“重点工程挂职,院办产业轮岗,行业企业服务,职业教育培训”等举措,全面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团队建设,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开展技术研发,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实现互利共赢。加大力度从合作企业施工一线,即顶岗实习基地(工程建设施工项目部)聘请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着力打造“三双”教师团队:一是双重身份,即教育学生是教师,工地生产是工程师(师傅);二是双重任务,即回学校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下工地要承担生产建设任务;三是双重责任,既有教书育人职责,又有工程建设职责。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六大工程,培养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图20 师资队伍建设六大工程
2)建设措施
领导关怀——省交通厅、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等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培养者去省重点工程挂职锻炼、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
政策支持——为支持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文件的形成规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
资金保障——为支持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学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培养上先后共计投入了30万元人民币。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措施详见表12。
表1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措施 |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的作用 |
1 | 专业带头人培养 | 1.参加国内外的进修、考察,提升高职教育理念; 2.通过学术交流、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科研水平; 3.通过到系办产业或施工一线工作或调研,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 | 1.主持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 2.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指导青年教师; 4.带动本专业学术活动开展 |
2 |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 1.参加高职研讨会和各种经验交流会,提升高职教育理念; 2.参加专业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班,进行现场实践,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 3.鼓励参与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研教改能力 | 1.成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 2.成为教学、指导实践的中坚力量; 3.指导青年教师 |
3 | 双师素质培养 | 1.定期输送青年教师到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挂职工作,每期输送3-5名,工作1-3年; 2.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工程监理公司主持大型公路工程监理项目; 3.鼓励参与本专业的横向课题研究 4.从行业或其他院校引进能工巧匠 | 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掌握最新的公路施工技术; 3.成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成员 |
4 | 兼职教师聘任 | 从湖北省路桥集团、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等单位聘请施工一线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及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 | 1.学生能学到其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最新的施工技术; 2.管理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保证实习质量 |
3)建设成效
(1)专业带头人
到目前为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共有三名专业带头人:一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一名院级专业带头人和一名来自企业的楚天技能名师。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陈方晔教授、高级工程师,1998 -2002年在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工作,并担任指挥部技术处主任,负责全线公路工程建设技术工作。2000年担任咸宁工作站站长,全面负责京珠湖北南段110公里建设任务,工作期5年。2002年,在湖北荆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工作,任副指挥长,分管技术和试验检测中心的工作。2007年作为省交通厅专家组成员,负责武英高速、大广北高速、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三个项目巡视、检查、指导。近20年的职教生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逐步成长为职业院校教授,行业的技术专家。陈方晔教授是湖北省交通厅公路工程招投标评审专家、湖北省招投标中心评标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湖北省事业单位公路养护工等级考试命题专家、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交通部职业教育路桥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等。2007年荣获“湖北名师”光荣称号。
院级专业带头人田文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先后参加了汉十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施工进场道路、咸宁张双一级公路等20多个重点公路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监理等工作;主持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工程测量》建设,是省级教改项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交通部全国十大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等教科研项目的主要成员;主持08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主编教材多本,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荣获省交通厅“岗位标兵”、 “青年岗位能手” 、“巾帼建功标兵”等光荣称号,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 “育人杯”先进个人,“受学生欢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院特聘陈刚毅同志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同时聘为专业建设企业带头人。陈刚毅同志现担任湖北省交通设计规划院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同时担任荆岳桥名誉指挥长,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交通技术人员的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2008年武汉市奥运火炬手。
(2)骨干教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近几年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请况见表13。
到2008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共有9名教师被评为学院骨干教师。
表13 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情况一览表
时间 | 地点 | 培训学习内容 | 参加教师 | 举办单位 |
2005.04 | 上海 | 路桥精品课程培训 | 代文清 | 交通教育研究会 |
2005.02. | 北京 | 公路路面、桥梁规范 新技术培训 | 李清、何少平、刘唐 | 交通部交通技术培训中心 |
2005.07 | 北京 | 高职新课程教材研究 | 陈方晔、王新文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5.11 | 武汉 | 公路工程造价工程师培训班 | 刘艳平、徐筱婷 |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
2006.04 | 贵阳 | 交通部高职高专教材评审会 | 何少平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6.07 | 天津 | 全国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管理 | 黄新明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6.07 | 南京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新技术交流会 | 尹汉勤、 许华章 | 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学会 |
2006.07 | 青岛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竣工验收培训班 | 王新文、李清、屈国庆 | 北京交通管干部学院 |
2006.07 | 上海 | 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培训班 | 叶文海、 余继凤 | 教育部人事司、高教司 |
2006.08. | 重庆 |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 | 田文、杨榕、熊文林 | 教育部人事司、高教司 |
2006.08 | 澳大 利亚 | 博士山学院TAFE和墨尔本理工大学职业教育考查 | 王进思、 李清 | 湖北省交通厅 |
2006.11 | 南宁 | 高等级公路路面维修 养护技术培训班 | 许华章 | 交通部科学 研究所 |
2007.01 | 武汉 | 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培训班 | 屈国庆 | 省交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局 |
2007.01 | 浙江 | 高职交通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班 | 田文、何少平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2007.01 | 美国 | 交通部第七期公路桥梁建设与管理骨干赴赴美培训班 | 赵璐 | 交通部 |
2007.03 | 大连 | 交通部海事学院出国人员英语强化训练培训班 | 赵璐 | 交通部 |
2007.04 | 南京 | 首届中国交通教育创新与精品课程建设 | 熊文林 |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
2007.04 | 成都 | 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新规范宣讲 | 屈国庆、 王新文 | 交通部科学 研究院 |
2007.07 | 天津 | 动态网页及精品课程制作 | 蔡华俊、朱婧 |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高教司 |
2007.09 | 南京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公路涵洞设计细则培训交流 | 刘德品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9 | 北京 | 筑路养护工考评员培训 | 王新文 | 交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2007.11 | 长沙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开发研讨会 | 陈方晔、 熊文林 | 科学出版社中高职教育出版分社 |
2007.12 | 南京 | 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 规范培训 | 黄新明 | 交通部交通人民出版社 |
2007.12. | 常州 | 全站仪维修培训 | 张翠玉 | 广州瑞得仪器公司 |
2007.12 | 宜昌 | 公路工程概预算新定额 宣讲培训 | 屈国庆、 王新文 | 湖北省交通厅造价站 |
2008.01 | 武汉 | 公路工程安全与环保监理培训 | 陈方晔、田文、王新文 | 湖北省交通厅质监局 |
2008.04 | 长沙 | 参观湖南“鹰嘴山” 隧道施工 | 陈小雄、黄新明、熊文林 | 湖北交职院 |
2008.08 | 上海 | 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培训 | 杨榕 |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2008.08 | 武汉 | 公路工程安全与环保 监理培训 | 屈国庆、 韩红青 | 湖北省交通厅质监局 |
(3)双师队伍
近几年,双师教师的培养请况见表14。通过各种途径和有力措施,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职专业教师共35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90%以上。到2008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有10人,工程师职称21人,交通部监理工程师30人(A级22人;B级8人),检测工程师6人,造价工程师6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0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结构比例见图21所示。
表14 骨干教师在省重点工程锻炼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参加教师 | 性别 | 职称 | 工程名称 |
1 | 陈小雄 | 男 | 高级 | 沪蓉西高速公路 |
2 | 张志凯 | 男 | 中级 | 沪蓉西高速公路 |
3 | 杨明 | 男 | 高级 | 沪蓉西高速公路 |
4 | 李洪军 | 男 | 初级 | 沪蓉西高速公路 |
5 | 刘唐 | 男 | 中级 | 沪蓉西高速公路 |
6 | 唐涛 | 男 | 高级 | 随岳中高速公路 |
7 | 张奇 | 男 | 高级 | 大广北高速公路 |
8 | 韩军 | 男 | 高级 | 翻坝高速公路 |
9 | 陈方晔 | 男 | 高级 | 武荆高速公路 |
10 | 马运朝 | 男 | 高级 | 武麻高速公路 |
11 | 王进思 | 女 | 高级 | 孝襄高速公路 |
12 | 宗伟 | 男 | 初级 | 杭瑞高速公路 |
图2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图
(4)兼职教师
近几年,兼职教师的建设请况见表1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兼职教师32人。
表15 兼职教师建设情况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所在单位及专业 | 承担教学课程 | 聘用时间 |
巫金炜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专业英语 | 2006.02 |
鲁丽君 | 女 | 博士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专业英语 | 2007.01 |
刘肖凡 | 男 | 博士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专业英语 | 2007.01 |
李剑锋跃 | 男 | 博士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路工程监理 | 2007.01 |
周小虎 | 男 | 本科 | beat365官方网站 | 计算机应用实习指导 | 2007.01 |
黄树栋 | 女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土质土力学 | 2007.09 |
田冬军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道路与铁道工程 | 公路勘测设计 | 2007.09 |
李季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路桥与渡河工程 | 桥涵水力水文 | 2007.09 |
刘志杰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道路与铁道工程 | 桥涵水力水文 | 2007.09 |
陈涛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道路与铁道工程 | 桥涵水力水文 | 2007.09 |
汪元林 | 男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路桥与渡河工程 | 小桥涵勘测设计 | 2007.09 |
夏安乐 | 男 | 本科 | 长沙理工大土木工程 | 05级60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TJ—03标段实习 | 2007.09 |
丁三毛 | 女 | 本科 | 长安大学路桥 | 2007.09 |
陈志会 | 男 | 本科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2007.09 |
程海潜 | 男 | 博士 | 武汉理工大路桥与渡河工程 | 基础工程 | 2008.02 |
蒋玉荣 | 女 | 博士 | 武汉理工大材料物理与化学 | 专业英语 | 2008.02 |
徐静 | 女 | 博士 | 武汉理工大材料物理与化学 | 专业英语 | 2008.02 |
熊刚 | 男 | 本科 | 西安公路学院路桥 | 31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广昆”铁路改扩建工程实习 | 2007.01.07-2009.05.10 |
陈科 | 男 | 本科 | 上海铁道学院隧道工程 | 31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广昆”铁路改扩建工程实习 |
唐汉春 | 男 | 本科 | 重庆交通学院路桥 | “随岳北”高速公路毕业实习指导 | 2007.10 |
杨徳安 | 男 | 本科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随岳北”高速公路毕业实习指导 |
周小虎 | 男 | 本科 | 长安大学路桥 | 计算机应用实习指导 | 2008.02 |
赵树升 | 男 | 本科 | 武汉水力电力大学 | 47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京沪”高速铁路第六标段(江苏)实习 | 2008.02 |
肖翔 | 男 | 本科 | 武汉城建学院 | 47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京沪”高速铁路第六标段(江苏)实习 | 2008.02 |
夏安乐 | 男 | 本科 | 长沙理工大土木工程 | 65名学生在中交二航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TJ—03标段实习 | 2007.09 |
丁三毛 | 女 | 本科 | 长安大学路桥 | 2007.09 |
陈志会 | 男 | 本科 | 武汉理工大结构工程 | 2007.09 |
孟精敏 | 女 | 本科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 工程制图 | 2009.08 |
党慧慧 | 女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 建筑制图 | 2009.08 |
建筑制图力学 |
张翠玉 | 女 | 大专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 工程测量实习 | 2009.08 |
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与实践
以本专业现有各类实训基地为基础,通过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图23)。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645平方米增加到10000平方米,实训设备资产总值达到1262万元,可同时容纳近1000名学生实习,集中强化训练测量和工程实验两大核心技能。实训基地的设置体现典型的生产过程,生产性实训项目占80%以上。
本实训中心是交通部支持行业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和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两大实习实训基地,在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该中心构建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环保、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是中部地区一流的实习实训中心,多次受到湖北省教育专家的好评(图24)。建成以后,成功举办了湖北省重点工程试验比武大赛(图25)。
图2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大楼
图24 湖北省教育厅专家考察实训大楼
图25 湖北省重点工程试验比武大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公路建设到哪里,我们的实训基地就建设到哪里:公路延伸到哪里,我们的技术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原有12个相对稳定和20个随工程项目变化的动态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0个运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20个以上随工程项目变化的动态基地,可以满足800名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1)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原有11个校内实训实验室和3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建筑面积2645m2。从2005年起分三年投入607万元,通过学院自建、扩建、引进企业投入的捐建和与企业共建等形式,打造成国家一流、在中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的道路桥梁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1262万元。建有八大实习实训中心,即工程测量实训中心、工程材料实训中心、水泥混凝土实训中心、沥青混凝土实训中心、路基路面实训中心、桥梁工程实训中心、交通工程实训中心和工程数据处理中心,校内实训基地见图26。共设有24个实验室,使校内实训覆盖道桥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维修各阶段所有实训项目,包括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调查与论证、工程材料检测、路基路面工程检测、桥梁工程检测、公路工程验收、道路桥梁各种病害分析与处理、专业软件训练、计算机辅助绘图训练等,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环境,实现现场实训项目完整性,使交通土建类工程现场各环节的工程测量和试验检测技能、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及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都能在实训基地得到训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南地区道路科研研究提供场所,为测量工、材料工、路面工、造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提供条件。
图26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结构图
该实习实训基地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①教育和培训功能
该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训练就具备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同时也能为社会和行业及同类院校提供培训服务。
②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该实习实训基地是交通部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劳动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为学生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测量工、路面工、材料试验工、养护工等职业技能鉴定。
③对外服务功能
该实习实训基地与湖北顺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合作,按甲级标准规划建设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能为社会和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与珠海纵横创新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有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中心,既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可为社会和行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1)扩建工程测量实训中心
投资221万元扩建工程测量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430㎡。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由测量仪器及仪器检修室、校内测量场、校外测量实训场组成。工程测量实训中心拥有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国内先进的测量仪器,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制各项测量实训指导手册、开发测量实训的多媒体课件,编写实习标准与考核标准,教学内容的重心由常规光学仪器转向电子测量仪器,能够满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测量实习和技能训练,以及地形测量、道桥勘测实训内容和要求,承担工程测量工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与对外测绘技术服务。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经费使用见表16、表17、表18。
表16 新建精密测量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精密测量实训室面积:41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元) |
1 | 进口木脚架 | AWF-2L | 4 | 2007.12 | 1500 | 6000 |
2 | 全站仪 | KTS552 | 10 | 2006.12 | 24000 | 240000 |
3 | 全站仪 | NIKON—532C | 2 | 2005.08 | 86800 | 173600 |
4 | 全站仪 | SET210K | 4 | 2007.12 | 47500 | 190000 |
5 | 全站仪 | TCRA1201 R300 | 1 | 2007.12 | 286000 | 286000 |
6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1 | 2008 | 10400 | 10400 |
| 合计 | | 22 | | | 906000 |
表17 扩建普通测量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普通测量实训室面积:52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元) |
1 | 光学经纬仪 | TDJ2 | 1 | 2006.12 | 8200 | 8200 |
2 | 自动安平仪 | AL-32 | 1 | 2005.08 | 980 | 980 |
| 合计 | | 2 | | | 9180 |
表18 新建校外标准测量棚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室外标准测量棚面积:50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台/套) | 建设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元) |
1 | 标准测量棚 | | 1 | 2005 | | 1300000 |
| 合计 | | 1 | | | 1300000 |
(2)新建工程材料实训中心
投资68万元建设工程材料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752㎡。该中心主要承担土工、土质、石料、集料、水泥等各项公路工程建筑材料试验项目,能满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的试验实训教学需要,并对施工企业试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巩固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为社会人员和学生培训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使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提高社会人员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工程材料实训中心由土工实训室、土质实训室、集料实训室、石料实训室、水泥实训室等五个实训室组成。工程材料实训中心五个实训室经费使用见表19、表20、表21、表22。
表19 新建土工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土工实训室面积:72㎡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元) |
1 | 电动击实仪 | SKDL-I | 1 | 2008 | 11000 | 11000 |
2 | 电动脱模器 | DTM—150 | 1 | 2005.08 | 12500 | 12500 |
3 | 电热鼓风干燥箱(数显) | 300℃ | 1 | 2006.12 | 3720 | 3720 |
4 | 电子天平 | 10kg/1g | 1 | 2005.08 | 1200 | 1200 |
5 | 数显电动击实仪 | SKDJ—I | 2 | 2005.08 | 14000 | 28000 |
6 | 数显电动击实仪(土工) | 分体数显SKPJ-1 | 4 | 2006.12 | 10750 | 43000 |
7 | 微波炉 | HYCZ-1 | 2 | 2007.12 | 700 | 1400 |
| 合计 | | 12 | | | 100820 |
表20 扩建土质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土质实训室面积:730㎡ |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电脑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TYS-1 | 1 | 2005.08 | 4800 | 4800 |
2 | 电脑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TYS-1 | 7 | 2008 | 1600 | 11200 |
3 | 电热鼓风干燥箱 | 101A-4 | 1 | 2008 | 3200 | 3200 |
4 | 电子天平 | 200g/0.01g | 4 | 2005.08 | 1200 | 4800 |
5 | 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GYS—3 | 6 | 2005.08 | 2780 | 16680 |
6 | 砂浴 | | 8 | 2006.12 | 850 | 6800 |
7 | 微波炉 | HYCZ-1 | 2 | 2007.12 | 700 | 1400 |
8 | 固结仪 | WG-1B | 6 | 2006.12 | 4320 | 25920 |
9 | 应变控制剪切仪 | ZJ-Ⅱ | 6 | 2006.12 | 2750 | 16500 |
| 合计 | | 29 | | | 91300 |
| | | | | | | |
表21 扩建集料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集料实训室面积:63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材料存储桶 | (1.5mm白铁皮)¢60cm,高80cm | 40 | 2008 | 312 | 12480 |
2 | 电热鼓风干燥箱 | 800×800×1000数显(300℃) | 2 | 2005.08 | 6200 | 12400 |
3 | 电子称 | 10kg/1.0g | 4 | 2007.12 | 1260 | 5040 |
4 | 电子称 | 200g/0.001g | 3 | 2006.12 | 3300 | 9900 |
5 | 电子称 | 5000g/0.01g | 2 | 2006.12 | 5300 | 10600 |
6 | 电子秤 | 沈阳龙腾LD10K×1 | 15 | 2008 | 395 | 5925 |
7 | 电子静水天平 | 6Kg/0.1g | 1 | 2005.08 | 4600 | 4600 |
8 | 电子天平 | 10kg/0.1g | 4 | 2007.12 | 7500 | 30000 |
9 | 电子天平 | 2000g/0.01g | 2 | 2005.08 | 6000 | 12000 |
10 | 电子天平 | 200g/0.01g | 8 | 2007.12 | 900 | 7200 |
11 | 电子天平 | 2kg/0.01g | 2 | 2007.12 | 4200 | 8400 |
12 | 电子天平 | 6000g/0.1g | 2 | 2005.08 | 4200 | 8400 |
13 | 电子天平 | 沈阳龙腾ES10K-1 | 10 | 2008 | 4763 | 47630 |
14 | 电子天平 | 沈阳龙腾LD6000-1 | 16 | 2008 | 3672 | 58752 |
15 | 静水电子天平 | 沈阳龙腾ES5000-25 | 10 | 2008 | 4004 | 40040 |
16 | 静水天平 | | 4 | 2007.12 | 3300 | 13200 |
17 | 路面沥青集料筛 | 0.075-75mm | 5 | 2005.08 | 1050 | 5250 |
18 | 洛杉矶磨耗机 | 数显MH搁板式 | 1 | 2005.08 | 9500 | 9500 |
19 | 落锤冲击试验机 | JYJ—II | 1 | 2005.08 | 3500 | 3500 |
20 | 砂当量试验机 | SD-11 | 1 | 2005.08 | 5000 | 5000 |
21 | 盛料盘 | (1.5mm白铁皮)100cm×150cm、高10cm | 30 | 2008 | 375 | 11250 |
22 | 搪瓷方盘 | 55cm×45cm | 100 | 2008 | 20.8 | 2080 |
23 | 细集料棱角性测定仪 | | 1 | 2005.08 | 800 | 800 |
24 | 摇筛机 | ZBSX-92 | 8 | 2008 | 2600 | 20800 |
25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1 | 2008 | 10400 | 10400 |
| 合计 | | 273 | | | 355147 |
表22 扩建水泥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水泥实训室面积:32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元) |
1 | 30T水泥压力实验机及打印机 | TSE-300 | 1 | 2008 | 41000 | 41000 |
2 | 负压筛 | FSY-150B | 1 | 2008 | 1800 | 1800 |
3 | 水泥标准养护箱 | SHBY-40A | 2 | 2005.08 | 6500 | 13000 |
4 | 水泥负压筛析仪 | FYS-150B | 2 | 2005.08 | 2200 | 4400 |
5 | 水泥胶砂搅拌机 | NJ-160 | 6 | 2005.08 | 5500 | 33000 |
6 |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电动) | NLD-2 | 2 | 2005.08 | 1680 | 3360 |
7 | 水泥胶砂三联试模 | 40*40*160mm | 30 | 2008 | 100 | 3000 |
8 | 水泥胶砂振动台 | ZT—96 | 2 | 2005.08 | 3500 | 7000 |
9 | 水泥雷氏沸煮箱 | FZ-31 | 1 | 2005.08 | 1950 | 1950 |
10 | 新水泥净浆搅拌机 | HBY—60B | 6 | 2005.08 | 4400 | 26400 |
| 合计 | | 53 | | | 134910 |
(3)改建水泥混凝土实训中心
投资55万元改建水泥混凝土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250㎡。水泥混凝土实训中心由材料力学实训室、水泥混凝土及砂浆实训室等二个实训室组成。该中心可对学生进行强化桥梁梁板预制、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训练,为企业承担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试验检测,对桥梁预制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桥梁检测和旧桥加固等技术服务和产学合作提供支持,为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提供条件和场所。水泥混泥土实训中心二个实训室经费使用见表23、表24。
表23 改建水泥砼(砂浆)建设经费使用表
改建水泥砼(砂浆)实训室面积:7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表面振动压实仪 | BZYS-4212 | 1 | 2005.08 | 23400 | 23400 |
2 | 砼标准养护箱 | HBY-60B双数显 | 1 | 2005.08 | 12000 | 12000 |
3 | 砼搅拌机 | 60-L新规范自落式 | 1 | 2005.08 | 11800 | 11800 |
4 | 砼抗压试模(塑料)共配3把脱模气枪和打气筒 | 15*15*15 | 60 | 2008 | 28 | 1680 |
5 | 砼抗折试模(塑料)共配3把脱模气枪和打气筒 | 150*150*550 | 30 | 2008 | 70 | 2100 |
6 | 钻芯取样机 | HZ-15 | 1 | 2007.12 | 6100 | 6100 |
| 合计 | | 94 | | | 57080 |
表24 改建材料力学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改建材料力学实训室面积:18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电动钢筋连续标距仪 | 连续式 | 2 | 2005.08 | 1600 | 3200 |
2 | 电动抗折试验机 | DKZ-5000 | 1 | 2008 | 3200 | 3200 |
3 | 电液式数显压力机 | WYA-2000 | 1 | 2005.08 | 288000 | 288000 |
4 | 钢筋切割机 | | 1 | 2006.12 | 1000 | 1000 |
5 | 数控恒应力压力机(30T) | YAW-300B | 1 | 2007.12 | 38960 | 38960 |
6 | 水泥电动抗折机 | DKZ-5000 | 1 | 2005.08 | 4300 | 4300 |
7 | 水泥抗折试验机 | DKZ-5000 | 4 | 2006.12 | 3000 | 12000 |
8 | 砼数显液压抗折机 | TYE-10 | 1 | 2005.08 | 29000 | 29000 |
9 | 微机数显液压万能试验机 | WES-600B | 1 | 2005.08 | 116000 | 116000 |
| 合计 | | 13 | | | 495660 |
(4)共建沥青混泥土实训中心
投资68万元与湖北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沥青混泥土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150㎡。充分利用湖北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设备资源共建沥青混合料拌和仿真实训场所。面对校内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训练,实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拌和设备调试和工艺原理的现场仿真教学。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写《沥青混合料料拌和设备操作与控制》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与质量控制》实训教程,定期对全省沥青混合料拌和站技术人员培训,将沥青路面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沥青混泥土实训中心由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实训室、沥青材料实训室、沥青混合料实训室等三个实训室组成。沥青混泥土实训中心三个实训室经费使用见表25、表26、表27。
表25 扩建沥青材料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沥青材料实训室面积:36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低温电冰箱 | DX-130 | 1 | 2007.12 | 6500 | 6500 |
2 | 低温弯拉试验装置 | | 1 | 2007.12 | 59800 | 59800 |
3 | 电动蒸馏水器 | YA-ZD-10 | 2 | 2007.12 | 750 | 1500 |
4 | 动力粘度仪 | SYD-265E | 1 | 2007.12 | 22600 | 22600 |
5 | 红外线测温仪 | MT4-18℃-260℃ | 1 | 2005.08 | 1000 | 1000 |
6 | 沥青八字模(铜模) | 国标 | 60 | 2008 | 50 | 3000 |
7 | 沥青低温延度仪 | DLY-1.5M | 1 | 2005.08 | 33000 | 33000 |
8 | 沥青低温延度仪 | DWY-1.5M | 2 | 2008 | 14000 | 28000 |
9 | 沥青低温延度仪 | DWY-1.5M双丝杆 | 3 | 2006.12 | 14000 | 42000 |
10 | 沥青软化点试模 | 国标 | 40 | 2008 | 20 | 800 |
11 | 沥青软化点仪 | DF-5 | 4 | 2006.12 | 2100 | 8400 |
12 | 沥青软化点仪 | DF-5 | 2 | 2008 | 2100 | 4200 |
13 | 沥青软化点仪 | DF-5 电脑智能 | 1 | 2005.08 | 5200 | 5200 |
14 | 沥青旋转薄膜烘箱 | XH-85 | 2 | 2007.12 | 10600 | 21200 |
15 | 沥青针入度仪 | DF-4 | 4 | 2006.12 | 3500 | 14000 |
16 | 沥青针入度仪 | LD-Z | 3 | 2008 | 2900 | 8700 |
17 | 沥青针入度仪 | LZ-D | 1 | 2005.08 | 4600 | 4600 |
18 | 闪点仪 | SYD-3536 | 2 | 2007.12 | 2400 | 4800 |
19 | 旋转粘度仪 | NDJ-1B | 2 | 2007.12 | 8900 | 17800 |
20 | 运动粘度仪 | SYA-265B | 1 | 2007.12 | 14700 | 14700 |
21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1 | 2008 | 10400 | 10400 |
| 合计 | | 135 | | | 312200 |
表26 扩建沥青混合料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沥青混合料实训室面积:40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电动脱模器 | DTM-150 | 2 | 2007.12 | 5600 | 11200 |
2 | 电脑双位移马氏稳定仪 | LWD-3 | 1 | 2006.12 | 22150 | 22150 |
3 | 电热鼓风干燥器 | 101A-4 | 2 | 2007.12 | 5600 | 11200 |
4 | 冻融劈裂仪 | LDR-2 | 1 | 2007.12 | 22000 | 22000 |
5 | 沥青混合搅拌机 | LD-168 | 1 | 2007.12 | 12000 | 12000 |
6 |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模 | 国标 | 50 | 2008 | 80 | 4000 |
7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 | | 2 | 2007.12 | 7500 | 15000 |
8 | 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 | DF-6 | 2 | 2007.12 | 20000 | 40000 |
9 | 燃烧炉 | NTO-4731 | 1 | 2007.12 | 121800 | 121800 |
10 | 数显恒温水浴 | CF-B (±0.1℃) | 2 | 2006.12 | 1100 | 2200 |
11 | 震筛机 | ZBSX-92 | 2 | 2007.12 | 3900 | 7800 |
12 | 最大理论密度仪 | LHMD—II | 1 | 2005.08 | 5900 | 5900 |
13 | 最大理论密度仪 | SLDLM-2 | 1 | 2007.12 | 3800 | 3800 |
14 | 沥青集料方孔筛 | 新标准 | 8 | 2008 | 650 | 5200 |
| 合计 | | 76 | | | 284250 |
表27 新建无机结合料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无机结合料实训室面积:39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30T反力框架及30T千斤顶 | | 4 | 2008 | 1600 | 6400 |
2 | CBR试验装置 | | 1 | 2008 | 3100 | 3100 |
3 | 承载比试验仪 | CBR-1 | 1 | 2005.08 | 7800 | 7800 |
4 | 承载比试验仪 | CBR-1 | 1 | 2008 | 4200 | 4200 |
5 | 电动脱模机 | DTM-150 | 4 | 2008 | 4100 | 16400 |
6 | 灰土模 | ¢100mm | 5 | 2008 | 180 | 900 |
7 | 灰土模 | ¢150mm | 5 | 2008 | 230 | 1150 |
8 | 路面强度仪 | MAS-2 | 2 | 2008 | 4500 | 9000 |
9 | 石灰剂量测定仪 | 6代(可测水泥) | 2 | 2005.08 | 4800 | 9600 |
10 | 石灰剂量测定仪 | 8代 | 2 | 2005.08 | 6900 | 13800 |
11 | 石灰土无测限测定仪 | WY—11电动 | 1 | 2005.08 | 2750 | 2750 |
12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1 | 2008 | 10400 | 10400 |
| 合计 | | 29 | | | 85500 |
(5)新建工程数据处理中心
投资330万元新建工程数据处理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313㎡。工程数据处理中心由路桥结构模型室、地质标本室、专业软件训练室、专业资料室、专业影音室等五个实训室组成。该中心能够满足道路路线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工程造价、路基路面设计、招标投标与项目管理、质量监督管理、试验数据处理等专业软件及AutoCAD应用软件训练的需要,使学生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能够满足预算员、绘图员等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软件认证、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的需要,能够为对外技术服务、产学合作提供支持。工程数据处理中心经费使用见表28、表29、表30。
表28 新建专业软件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多媒体一体化教室面积:60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纵横公路造价管理软件 | 专业板 | 2 | 2008.7 | 9800 | 19600 |
2 | 纵横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 网络正式版 | 50 | 2008.7 | 5000 | 250000 |
3 | 纵横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 网络正式版 | 600 | 2008.7 | 5000 | 3000000 |
| 合计 | | 652 | | | 3269600 |
表29 新建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多媒体一体化教室面积:60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5 | 2008 | 10400 | 52000 |
2 | 电脑 | 联想 | 5 | 2008 | 5000 | 25000 |
表30 扩建路桥结构模型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扩建路桥结构模型室面积:25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路桥结构摸型 | | 8 | 2005.1 | 3000 | 24000 |
2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6 | 1 | 2008.12 | 10000 | 10000 |
| 合计 | | 9 | | | 34000 |
(6)新建路基路面养护实训中心
投资5.4万元新建路基路面养护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460㎡。路基路面养护实训中心由路基路面实训室、路基路面病害展列室共同组成,其经费使用见表31、表32。
表31 新建路基路面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路基路面实训室面积:34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 BM-III | 1 | 2005.08 | 11500 | 11500 |
2 |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 BM-III | 3 | 2008 | 2700 | 8100 |
3 |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 YBM-1 | 5 | 2006.12 | 2300 | 11500 |
4 | 路面渗水仪 | LSS-2 | 6 | 2008 | 650 | 3900 |
5 | 路面弯沉仪 | 5.4m铸铝 | 2 | 2005.08 | 1650 | 3300 |
6 | 砼回弹仪 | HT-225 | 10 | 2008 | 580 | 5800 |
| 合计 | | 27 | | | 44100 |
表32 新建路基路面病害展列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路基路面病害展列室面积:12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 (元) |
1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6 | 1 | 2008 | 10000 | 10000 |
| 合计 | | 1 | | | 10000 |
(7)新建桥遂工程养护实训中心
投资10万元新建桥梁工程养护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390㎡,设有桥梁检测实训室,其经费使用见表33。
表33 新建桥梁检测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新建桥梁检测实训室面积:27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 (元) | 金额 (元) |
1 | 超声波测厚仪 | HCC-17 | 1 | 2008 | 4300 | 4300 |
2 | 磁性涂层测厚仪 | HCC-24A | 1 | 2008 | 3600 | 3600 |
3 | 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测试仪 | RS-1616K(P) | 1 | 2008 | 40600 | 40600 |
4 |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测定仪 | KON-RBL(D) | 1 | 2008 | 8200 | 8200 |
5 | 新型超声波检测仪 | RS-ST01C | 1 | 2008 | 41000 | 41000 |
| 合计 | | 5 | | | 97700 |
(8)交通工程养护实训中心
投资13.2万元新建交通工程养护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240㎡,设有交通工程实训室,其经费使用见表34。
表34 新建交通工程实训室建设经费使用表
交通工程养护实训中心(面积:240㎡金额:132160元 6台套) |
新建交通工程实训室面积:240㎡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台/套) | 购置 日期 | 单价(元) | 金额(元) |
1 | 标线厚度测定仪 | STT-950 | 1 | 2008 | 3800 | 3800 |
2 | 玻璃珠筛分器 | STT-960 | 1 | 2008 | 5800 | 5800 |
3 | 读数显微镜 | | 1 | 2008 | 5160 | 5160 |
4 | 多媒体影音系统 | 联想T165 | 1 | 2008 | 10400 | 10400 |
5 | 反光标志逆反射标志测试仪 | STT-101 | 1 | 2008 | 58000 | 58000 |
6 | 色彩色差仪 | CM-2500 | 1 | 2008 | 49000 | 49000 |
| 合计 | | 6 | | | 132160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新建和扩建校内实训基地近几年投入建设经费使用见表35。
表35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使用表
项目名称 | 经费(万元)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 | 小计 |
1.工程测量实训中心 | 147.458 | 24.82 | 48.2 | 1.04 | 221.518 |
2.水泥混凝土实训中心 | 48.77 | 1.3 | 4.506 | 0.698 | 55.274 |
3.沥青混凝土实训中心 | 8.365 | 8.875 | 39.37 | 11.585 | 68.195 |
4.工程材料实训中心 | 21.854 | 11.644 | 6.664 | 28.0557 | 68.2177 |
5.工程数据处理中心 | 2.4 | 0 | 0 | 327.96 | 330.36 |
6.路基路面实训中心 | 1.48 | 1.15 | 0 | 2.78 | 5.41 |
7.桥梁工程实训中心 | 0 | 0 | 0 | 9.77 | 9.77 |
8.交通工程实训中心 | 0 | 0 | 0 | 13.216 | 13.216 |
9.实训中心装备项目 | 0 | 0 | 0 | 136.531 | 136.531 |
合 计 | 230.327 | 47.789 | 98.74 | 531.6357 | 908.4917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41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其中湖北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新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湖北省荆门市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湖北省天浩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东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天路桥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重点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实现“零距离上岗”。2006年到2008年,在上述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见表36。
加强重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达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湖北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训基地为突破口,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有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沥青路面检测设备、桥梁检测设备等资源优势,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由我专业的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担任,师生参与该公司所有生产活动,双方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达到校企双赢。
表36 2006~2008年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单位 | 建立 时间 | 有否 协议 | 接受学生数/次 | 运转情况 |
1 | 中路通(北京)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2006.3 | 有 | 10 | 良好 |
2 | 荆岳长江大桥指挥部 | 2007.12 | 有 | 10 | 良好 |
3 | 桂林顺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2007.7 | 有 | 20 | 良好 |
4 | 桂林通佳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 2007.7 | 有 | 25 | 良好 |
5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 | 2007.7 | 有 | 10 | 良好 |
6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2007.7 | 有 | 30 | 良好 |
7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南京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项目部 | 2008.4 | 有 | 5 | 良好 |
8 | 南京交通建设目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2008.6 | 有 | 4 | 良好 |
9 | 珠海纵横创新软件有限公司 | 2008.7 | 有 | 5 | 良好 |
10 | 襄樊市荣铁劳务有限公司 | 2008.9 | 有 | 34 | 良好 |
聘请重点校外实习基地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兼教师共同按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需要进行专业改革,重点校外实习基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留出技术岗位,同企业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实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工程项目的双赢。依托重点校外实习基地和顺达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到2008年底使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达到51家,使每位学生都有顶岗实习的机会。
完善顶岗实习实训体系,根据学生野外实训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企业主管,学院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的综合管理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手机短信,电话,QQ等),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并做好实习实训情况记录。
3)继续推行“双挂牌、双基地”建设
“双挂牌、双基地”的基本含义:所谓“双挂牌”,就是学院在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所谓“双基地”,就是学院在企业所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又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扩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基地载体,聘请更多企业技术专家成为学院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为探索工学结合的多种途径提供平台。到2008年共建了17个“双挂牌、双基地”,“双挂牌、双基地”的企业分别是湖北高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省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湖北黄黄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湖北长江路桥有限公司、湖北武黄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湖北襄十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等(图27)。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率先提出和开发建设的“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关系更为紧密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双赢,彰显了鲜明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化”特色。
图27 部分“双挂牌、双基地”企业名称
5. 教科研与教材建设成果
1)教学和科学研究建设
2005年教学改革研究以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科教研成果显著,部省级、厅级、院级及横向科研立项19项,其中《金刚砂在收费广场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获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07年结题)。2005~2008年教科研项目见表37。
2005年教学改革研究以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1篇,其中本课题论文16篇(表38-40)。制作了一大批多媒体课件。
表37 2005~2008年教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 教科研项目名称 | 时间(年) | 立项部门 | 负责人 |
1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05 | 学院 | 陈方晔 |
2 | 省级精品课程《公路勘测设计》 | 2005 | 省教育厅 | 陈方晔 |
3 | 道桥类专业半工半读模式研究 | 2006 | 学院 | 陈方晔 |
4 | 在武汉地区建立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 | 2006 | 学院 | 黎伏初 |
5 | 高职高专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方案研究及多媒体电子课件研究 | 2006 | 学院 | 陈小雄 |
6 | 金刚砂在收费广场路面中的应用 | 2007 | 省交通厅 | 王进思 |
7 | 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王进思 |
8 | 《桥梁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 2007 | 学院 | 黄新明 |
9 | 黄黄高速公路后评价 | 2008 | 省交通厅 | 陈方晔 |
10 | 省级精品课程《工程测量》 | 2008 | 省教育厅 | 田文 |
11 | 省级精品课程《隧道施工技术》 | 2008 | 省教育厅 | 陈小雄 |
12 | 《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 2008 | 学院 | 田文 |
13 |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道路桥梁 工程技术专业) | 2008 | 学院 | 李清 |
14 | 道桥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 2008 | 学院 | 杨太秀 |
15 | 院级精品课程《工程岩土》 | 2008 | 学院 | 熊文林 |
16 | 院级精品课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2008 | 学院 | 李清 |
17 | 院级精品课程《道路建筑材料》 | 2008 | 学院 | 屈国庆 |
18 | 基于工作过程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2008 | 省教育厅 | 李清 |
19 |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 | 2008 | 省教育厅 | 田文 |
表38 2005年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号/检索号 | 作者序 | 发表刊物 | 时间 |
1 | 张治凯 | 浅谈道路工程租赁机械设备成本优化问题 | ISSN1671-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2005年第1期 | 2005.01 |
2 | 李洪军 | 土工格栅在防止反射裂缝中的应用 | ISSN1009-6825 | 一作者 | 山西建筑2005年第4期 | 2005.02 |
3 | 熊文林 | 三维水-土耦合模型在深基坑降水计算中的应用 | ISSN 1000-6915 | 二作者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7期 | 2005.03 |
4 | 付巧云 | 石灰改性膨胀土工程性质实验研究与施工质量控制 | ISSN1671-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2005年第4期 | 2005.04 |
5 | 黎伏初 | 高职教育中的学术问题 | ISSN1813-9299 | 独撰 | 中外新教育 2005年第1期 | 2005.04 |
6 | 杨太秀 | 推进教育创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 | 独撰 | 交通职业教育2005第3期 | 2005.06 |
7 | 刘德品 | 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设计探讨 | ISBN7-80167-515-0/S.368
| 一作者 | 中国学校教育与研究 2005年第2期 | 2005.06 |
8 | 刘唐 | 预应力砼空心板裂缝分析与防治 | 独撰 | 2005.06 |
9 | 刘唐 | 桥梁的整体性防水概念 | 独撰 | 2005.06 |
10 | 付凯峰 | 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设计探讨 | 二作者 | 2005.06 |
11 | 叶文海 |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及成因 | 一作者 | 2005.06 |
表39 2006年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号/检索号 | 作者序 | 发表刊物 | 时间 |
1 | 黎伏初 | 加强地质灾害的教育 | ISSN1687-1784 | 一作者 | 《中国教育月刊》 2006年第18卷 | 2006.01 |
2 | 杨明 | SBS改性沥青软化点检测试验方法的几点商榷 | ISSN 1672-9889 | 一作者 | 第十次全国石油沥青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 2006.02 |
陈方晔 | 三作者 |
唐涛 | 四作者 |
3 | 杨太秀 | 建筑施工企业政合型管理体系研究 | ISSN1000-7717 | 一作者 | 《基建优化》2006年4月 | 2006.04 |
4 | 刘唐、刘德品 | 桥梁的整体性防水概念 | ISSN1000-7717 | 一、二作者 | 《基建优化》2006年第2期 | 2006.04 |
5 | 杨明 | 国产与国外国辙试验性能点评 | ISSN1006-4575 | 一作者 | 国产与国外国辙试验性能点评 | 2006.05 |
6 | 黄新明 | 黄石李家坊立交桥静载试验 | ISSN1006-7973 | 二作者 | 《中国水运》2006第7期 | 2006.07 |
7 | 杨太秀 | 承包商索赔的策略研究 | ISSN1005-6432 | 二作者 | 《中国市场》2006年8月 | 2006.08 |
8 | 付巧云 | 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的探讨 | ISSN1671-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2006年8月 | 2006.08 |
9 | 刘唐 | 汉宜高速公路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 ISSN1672-3090 | 独撰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8月 | 2006.08 |
10 | 刘唐 | 汉宜高速公路台后沉降及搭板破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ISSN1672-3090 | 独撰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8月 | 2006.08 |
11 | 熊文林 |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 | ISSN0451-0712 | 三作者 | 《公路》2006年10月 | 2006.10 |
12 | 游金梅 |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某边破综合治理 | ISSN1006-7973 | 一作者 | 《中国水运》2006第12期 | 2006.12 |
表40 2007-2008年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号/检索号 | 作者序 | 发表刊物 | 时间 |
1 | 马运朝 | 浅谈高速公路病害处理 | ISSN1006- 7973 | 一作者 | 《中国水运》2007第2期 | 2007.02 |
2 | 马运朝 | 浅谈喷射砼或水泥浆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 ISSN1000- 7717 | 一作者 | 《基建优化》2007第2期 | 2007.02 |
3 | 马运朝 |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分析与加固 | ISSN1000- 7717 | 一作者 | 《基建优化》2007第4期 | 2007.04 |
4 | 马运朝 |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 ISSN1671- 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 | 2007.04 |
5 | 黎伏初 | 在武汉建立工程地质的野外实习基地 | ISSN1860 -0123 | 一作者 | 《中国教育与发展》2007年第6卷 | 2007.04 |
6 | 余继凤 | 混泥土桥梁的常规检查方法 | ISSN1006- 7973 | 一作者 | 《中国水运》2007年第4卷第7期 | 2007.04 |
7 | 黄新明 | 特大型设备通过翰林寺中桥的加固与何在模拟试验 | ISSN1000- 7717 | 一作者 | 《基建优化》2007第4期 | 2007.04 |
8 | 马运朝 | 浅谈粉喷桩施工监理 | ISSN1006- 7973 | 一作者 | 《中国水运》2007第5期 | 2007.05 |
9 | 李洪军 | 混泥土裂缝防止 | CN42-1105/G8 | 一作者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8卷 | 2007.06 |
10 | 陈小雄 | 高职教育要工作技能培养与科学素质培养并重 | ISSN1008- 5564 | 一作者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 2007.06 |
11 | 何少平 | 关于川九公路创新设计理念的思考 | ISSN1671- 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2007年7月 | 2007.07 |
12 | 何少平 |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索赔 | ISSN1671- 7570 | 一作者 | 《交通科技》2007年7月 | 2007.07 |
13 | 黎伏初 | 听课前后 | ISSN1623- 7629 | 一作者 | 《中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9卷 | 2007.07 |
14 | 叶文海 | 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监理 | ISSN1006- 7973 | 一作者 | 《中国水运》2007第8期 | 2007.08 |
15 | 李洪军 | 压实膨胀土的膨胀特性研究 | ISSN1673- 9965 | 一作者 |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7卷 | 2007.08 |
16 | 刘唐 | 桥梁拓宽改造中不同纵缝构造处理模式力学性能比较 | ISSN1000- 7717 | 一作者 | 《基建优化》2007第4期 | 2007.09 |
17 | 赵璐 | 基于知识的施工项目成本持续改进研究 | ISSN1002- 851X | 一作者 | 《建筑经济》 | 2007.09 |
18 | 陈小雄 | 隧道施工重大事故防范的思考 | | 独撰 | 湖北公路学会高层论坛论文集 | 2008 |
2)教材建设
建立教材编写立项制度,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教师主编、参编专业规划教材。鼓励并要求教师开发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库、CAI课件、案例库、试题库、网络学习资源,在经费上给予保证。鼓励教师到各企业收集现场资料,积累素材,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与开发教材。
2005年教学改革研究以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编写出版教材14部,其中主编教材9部,见表41-43。《公路勘测设计》和《基础工程》2部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成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表41 2005-2006年教材建设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教材名称 | 刊号/检索号 | 编著 | 出版社 | 时间 |
1 | 陈方晔 | 公路勘测设计 | ISBN7-114 -05687-7 | 主编 | 交通出版社 | 2005.08 |
王新文 | 参编 |
2 | 游金梅 | 公路路政管理 | ISBN7-114-06152-8 | 主编 | 交通出版社 | 2006.03 |
3 | 张翠玉 | 公路工程检测仪器运用与维护 | ISBN7-114- 06154-4 | 主编 | 交通出版社 | 2006.07 |
王进思 | 参编 |
陈方晔 | 参编 |
田文 | 参编 |
4 | 陈方晔 | 现代隧道工程理论与隧道施工 | ISBN7-1104 -214-2 | 参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6.07 |
5 | 何少平 | 隧道施工与检测技术 | ISBN 7-114- 06111-0 | 副主编 | 交通出版社 | 2006.07 |
6 | 何少平 | 合同管理 | ISBN7—114 —06152-8 | 主编 | 交通出版社 | 2006.09 |
表42 2007年教材建设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号/检索号 | 编著 | 出版社 | 时间 |
1 | 游金梅 | 企业行政管理 | ISSN7-111- 20393-3 | 二主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7.01 |
2 | 何少平 |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 | ISBN 978--7- 114-06419-7 | 参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2 |
3 | 何少平 | 公路工程进度控制 | ISBN978-7-114-06421-0 | 参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2 |
田文 |
4 | 马运朝 | 桥涵维护与加固技术 | ISBN978-7-114-06416-6 | 参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2 |
5 | 陈方晔 | 监理概论 | ISBN978-7-114-06385-5 | 主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3 |
杨太秀 | 参编 |
6 | 何少平 | 公路工程监理概论 | ISBN978-7-5624-3898-4 | 参编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07.06 |
徐筱婷 |
表43 2008年教材建设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号/检索号 | 编著 | 出版社 | 时间 |
1 | 陈方晔 | 基础工程 | ISBN978-7-114-07156-0 | 主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8.07 |
黄新明 | 参编 |
刘德品 | 参编 |
许华章 | 参编 |
2 | 马运朝 | 城市桥梁工程 | ISBN978-7-114-07162-1 | 主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8.07 |
杨润萍 | 参编 |
叶文海 | 参编 |
6.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成果
1)建设目标与思路
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制和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闭路系统,系统建设包括:①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③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建设;④有效完善、改进、提高机制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8所示。
图2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强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团队建设,以学生能力评价为核心,以高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的能力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和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具体拟定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实施方案。
I.课前环节质量标准——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含考核标准)、教学设计、教师选定及教材选用等;
II.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备课、课堂教学、课程作业、辅导答疑、课程考核;
III.课后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考试命题、阅卷、课程评价等;
iv.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实践技术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
(2)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完善系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规范系部管理制度,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工作过程的监控,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反馈信息,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的监控办法,加大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控力度。
①教学组织机构建设
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通过建立、运行、控制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随时监控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以系为核心、学院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29)。将社会评价机构、上级主管部门、企业的评价与监控等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同学校内部的教学督导与评估、各部门的检查考核、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纠正与预防等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改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图29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进一步规范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图30),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能,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学院、二级院系、教研室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正常进行。
图30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全过程,教学管理部门和师资管理部门制定师德建设标准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以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师科研工作规范,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考试、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建设。修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教学工作质量考核办法、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办法。
③教学监控系统建设
教学前监控——包括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开课计划审核、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期初教学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期初检查等;
教学中监控——包括教风学风督察、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员信息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顶岗实习监控、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等;
教学后监控——考试环节管理、期末教学检查、试卷及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等。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
完善校内外各教学环节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平台,建立社会(学生家长)评教和企业评教的信息反馈平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尤其是加大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实习结果校企双评。收集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节。
①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依据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及工作程序,建立道桥系教师综合质量评定方法。采取学生网上全面测评与学生抽样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反馈学生评教信息;系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反馈学生评教信息。每个任课教师对任课班级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评定和总结。教师同行之间互相听课,进行评教。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度融合,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任课教师通过对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和统计,总结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②教学信息反馈
I.教学质量“三评”信息反馈
对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反馈到相应的教师、班级和学生。建立信息准确、可操作性强的“三评”信息反馈系统。
II.社会(学生家长)评价信息反馈
各专业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网络,建立通过学生家长收集社会评价信息的反馈体系,定期开展信息反馈工作。学生管理部门每学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个别访谈,收集社会评价信息,并形成总结报告。
III.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
系部建立每年一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全面反馈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信息。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走访、邀请企业代表座谈等方式,收集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的评价信息。
(4)进一步加强有效改进机制建设
充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系统为依托,组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依据教学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和质量分析结果,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等。
3)建设成果
(1)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建立柔性管理机制,修订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规范管理机构和制度,吸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企业或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四方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采取监控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了一个完善、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31)。
图3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顶岗实习“四管制”,质量监控校企双元化
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有效地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保证实习质量,确保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联系学生顶岗实习的工地,与工地协调轮岗实习的问题,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按照相关制度对实习学生全过程监控,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框图见图32。
图32 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框图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往往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工作场所的不固定,作业面的变化和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在对学生顶岗实习严格过程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院、企业、家长好评的“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图33)。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四管”制度自2006在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三个“二航”特色班级中试点实施,之后就在全系各个专业进行推广应用,学院、企业、家长对这样的管理模式非常满意,在05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实习的一个“二航班”60名学生,目前已被二航局录用39名。
图33 顶岗实习“四管制”示意图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教师在每个阶段指导学生做好顶岗实习活动及记录,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实习指导教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做好实习总结与实习鉴定,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提交《毕业(顶岗)实习周记及实习报告》等实习资料方可取得实习评定资格。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实习周记及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纪律表现情况、企业指导教师意见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填写《毕业(顶岗)实习综合评价表》。通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评价,实现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评”。
(3)形成自觉维护质量的氛围
一是要将系级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化并编印成册,使师生人人了解质量标准,自觉维护质量标准;二是要形成以提高质量为荣,以损害质量为耻,人人维护和提高质量的氛围;三是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及奖励办法时,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质量提高为判断标准。
7.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建设成果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分析道路桥梁施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构建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体系(图34)。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建设。
图34 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体系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
通过定期到企业调研、向生产一线的专家咨询,经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
2)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树立学生高尚的政治信仰,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抓政治理论学习,关注社会热点,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做到计划、时间、资料、检查、考核五到位,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竞争优势,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实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相关的职业素质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标准及企业用人标准高度一致,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依托学院建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测量工、路面工、材料工等资格证书的考前培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100%(图35)。
图35 学生考证通过率柱状图
4)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强化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更好与工程实践接轨,确保学生“零距离”上岗,道桥系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技能操作大赛,如举办英语角、科技文化周、测量技能比赛、桥隧模型竞赛、数学建模和专题研讨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到中交二航局哈大铁路TJ-03标项目部视察工作时,对道桥系05级实习生张翔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图36);道路与桥梁工程系04级路桥专业毕业生刘智锋在2008年“湖北省公路工程重点项目首次试验检测技术比武大赛”中荣获工程材料专业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图37);;2007年路桥专业06级学生俞奇在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湖北赛区第五组第一名和全国三等奖(图38);路桥专业学生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共获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2005年路桥专业学生黄垚垚荣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学生” 称号。
图36 哈大高速铁路施工现场,铁道部部长对道桥系05级
实习生张翔同学给予高度赞扬
图37 刘智峰同学获湖北省重点工程比武大赛第二名
图38 俞奇同学在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
获得全国三等奖
5)学习刚毅精神,促进党团及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弘扬“刚毅精神”,在广大学生党团青年中开展争做“刚毅式青年”活动,激发党团员青年学生学习刚毅精神的热情,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品学兼优、榜样示范性强的“学刚毅标兵”,让学生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学生党校学习班,通过党校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本专业三分之二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5%的学生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8. 就业指导与服务建设成果
1)加大就业宣传指导力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等选修课,还有计划地在学院报刊和校园网站上开设职业生涯策划讲座、就业心理辅导讲座,传授应聘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急需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本专业毕业生徐壬同学主动到西部工作,并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和2006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2)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制度,积极拓展就业领域,动员各种力量提高就业率
增强服务意识,将“为学生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的理念融入整个就业工作过程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增进了解,使企业了解学生择业动向,使学生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现了企业、学生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就业率、降低跳槽率。
主动到企业开办毕业生说明会,不定期请用人企业到学校举行招聘会,邀请企业及已经就业学生与在校学生座谈。
3)建立毕业生信息资料库,并反馈指导就业工作的改进和课程内容调整
建立了毕业生信息资料库,跟踪搜集毕业生就业上岗后的各类信息。通过了解毕业生工作、生活、发展情况,对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后评价,并将其作为改进就业工作、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重要依据。实现“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无缝接轨”,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最佳匹配交流。
4)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同企业的需要,提高了就业率
我系每年应届毕业的学生近千人,由于多方努力,也由于采用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时期需要,提供实习学生和毕业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2006、2007、2008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升高,分别为:96%、98.32%、99.66%(图39)。
图39 2006、2007、2008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柱状图
9. 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成果
依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院成立了湖北顺达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雄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顺达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交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对外技术服务机构,并进行企业化管理。多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员支持和技术支持(教师、学生在机构工作和实习);而专业可以直接为交通建设服务,承接了高速公路的施工监理项目11个,养护施工监理项目9个,总里程达1094公里;承接公路勘测设计和桥梁设计项目31个,总里程700公里,为学院创造合同产值3400万元,并被省交通厅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记集体一等功1次。
为相关企业提供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近三年培训各类人员和干部等达5000人次。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技术指导。08年,道桥系联合湖北省公路管理局对全省范围内的农村道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已培训200人次。
与长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建立本科函授站和远程网络教学中心,帮助毕业生和在岗职工提高学历,拓展就业领域,提高就业质量。
2007年与西部地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对口支援协议,促进西部地区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并选派2名教师到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支教,同时接收1个班级学生在beat365官方网站就读,实现了校校合作办学、中西部对口支援。
六、特色与创新
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和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已建成为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省级重点专业,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1. 创新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采用“半工半读”(1.5+1.5)、“工学交替”(1.5+1+0.5)和“顶岗实习”(2+1)等多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有在每年的7月份才有毕业生(实习生)的单一状况,一年中有春秋两期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就业,可以更快、更及时地适应用人单位在不同时间用人短缺的要求,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实现了校企双赢,彰显了多样化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特色。
2. 构建了基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交通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一整套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符合交通行业岗位群的用人要求,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彰显了鲜明的“职业技术教育行业化”特色。
3. 建立了“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模式
“双挂牌、双基地”模式是指学院和企业相互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双基地是指学院在企业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的载体达到利益的一致,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本专业率先提出和开发建设的“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设想得以实现,彰显了鲜明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化”特色。
4. 建设了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六大工程”通过“重点工程挂职,院办产业轮岗,行业企业服务,职业教育培训”等举措,全面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双重身份、双重任务、双重责任的“三双”教学团队。
5. 实现了顶岗实习“四管制”、质量监控校企双元化
建立了完善的“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的学生顶岗实习监控管理体系,建立了校内考核加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实训质量评价体系,使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了双重监控、全面评价,彰显了鲜明的“质量监控校企双元化”特色。
七、推广与应用
2003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开始试点,2005年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各个专业全面推进。创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多种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于2005年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应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同,并逐渐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试点改革,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分组分类教学、校企协作教学”等一些被长期束缚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被解放出来;使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深受企业欢迎;使“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证书制”、“双挂牌,双基地”等各项建设成果丰硕;使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使专业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解决了企业不同施工时期人才短缺的问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大幅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近三年来就业率分别达到:96%、98.32%、99.66%。
八、问题与不足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训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研究,确保实训学生安全。
九、主要成果清单
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8年建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课程建设
5.《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6.《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7.《道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8.《工程岩土》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9.《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10.2005年,《公路勘测设计》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
11.2008年,《工程测量》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
12.2008年,《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院级精品课程
13.2008年,《道路建筑材料》院级精品课程
14.2008年,《工程岩土》院级精品课程
15.专业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16.路桥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
17.“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2007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8.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19.主编的教材《基础工程》、《公路勘测设计》分别于2005年、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教材《工程测量》2005年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二等奖
21.《金刚砂在收费广场路面中的应用》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2.教师教科研、教材、论文成果一览表
2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教研室获2008年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年文明号”称号
24.学生取得的成果一览表